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

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

ID:9645857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_第1页
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_第2页
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及主要技术  1保护性耕作实施意义  1.1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必要性  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风蚀剧烈;同时,由于长期对土地的大肆掠取,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制约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围绕玉米、小麦机械化生产,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先进性  保护性耕作具有以下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免耕播

2、种省去了耕地作业,减少土壤耕作次数,节省了作业费,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播种期提前。二是生态效益。免耕地块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水,提高有限降水的利用率,地表有秸秆覆盖,土壤的水、肥、气、热可协调供给,干旱时土壤不易裂缝,雨后不易积水,作物播种后,秸秆起到保墒作用,且腐烂后既培肥了地力又疏松了土壤[2]。经专家连续3年测算,秸秆还田土地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到0.5%~0.8%,水解氮增加7.25%,速效磷增加12.3%,速效钾增加16.1%。三是保护性耕作的环保效益。秸秆还田能够减少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是防

3、治沙尘暴、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功效。  2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均匀抛撒麦草—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播种后至5叶前化学除草—人工或化肥深施器施肥—玉米人工摘穗或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机械深松(4年1次)—少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保护性耕作选用的农业机械以大、中型产品为主,适当考虑小型机械作为补充。近年来经多次试验示范:播种机械选用河北农哈哈牌2BYF-3型免耕玉米播种机、2BMFS-6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和镇江丹阳2BG-6A型稻麦免耕条播机;玉米收获机械选

4、用山东大丰4Y左右,最高不得超过20cm。机收后秸秆应抛撒均匀,以免影响播种与出苗。播种量在22.5~37.5kg/hm2,播种深度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播深,施肥深度8~10cm,确保肥与种间有4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使种肥分开,而且做到施肥量越大,间距也越大,以免造成烧种。二是小麦免耕播种作业。秸秆还田后采用免耕条播机播种小麦,播种时施足底肥,播种量控制在75~120kg/hm2,播深4~6cm,播种时如地表过干,应灌塌墒水,确保小麦出苗率。三是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

5、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播前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2.4玉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  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前要进行地块清理,捡拾脱落的果穗。机械收获时果穗损失率不得大于1%,总损失率不得大于3%。还田秸秆的切碎长度不得大于10cm,切碎合格率不得低于90%,抛撒覆盖率不得低于80%。  2.5深松技术  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深松选用单柱振动式深松机,作业方式选择小麦播前深松

6、。主要技术要求是:在土壤含水量在15%~22%时深松,深度23~30cm,一般3~4年深松1次。  3保障措施  3.1政策引导,加大投入,以点促面,示范带动  保护性耕作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多个方面,同时又牵扯到千家万户,该技术必须有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农业部门的鼎力配合和其他部门的协助,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稳步推广应用,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4]。注重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成果,确保示范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  3.2加强宣传,抓好技术培训  充分

7、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进村入户,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到保护性耕作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一是培训村领导干部,让他们带头搞好宣传、试验、示范等工作;二是培训农民,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产生、发展、应用现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达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愿接受新生事物的目的;三是培训机手,使他们掌握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原理、使用、调整、维护、修理技术,达到会使用、会调整、会维修的目的。  

8、  4参考文献  [1]郭新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2):159-160.  [2]籍增顺,洛希图.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Ⅰ.土壤有机质,酶及氮变化[J].华北农学报,1998,1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