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

ID:9645396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_第1页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4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调和气血美白汤(白茯苓、白术、白芍、白鲜皮、白芷、白蒺藜、益母草、川芎等组成)配合外用玉容散(白茯苓、白菊花、白芷、白术、白扁豆、白芍、白僵蚕、珍珠组成)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口服维生素C,外用3%氢醌霜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总有效率4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黄褐斑

2、;调和气血;美白汤;玉容散  黄褐斑是以青中年妇女为多见的慢性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疾病,多对称分布在面颊两侧,呈淡黑色或淡褐色,有的形似蝴蝶,故又名蝴蝶斑。中医称面尘、黧黑斑,其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笔者采用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0例,均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外科门诊2004-08~2006-08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5.5岁;病情程度(按评分方法和标准计[1]。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2cm2为1分,皮损面积2~4cm2为2分,皮损

3、面积>4cm2为3分。皮损颜色评分:正常辐射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总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总积分<3分者为轻度;3~5分者为中度;≥6分者为重度):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对照组28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7.8岁;病情程度:轻度8例,中度13例,重度7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

4、症状;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1.3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脏、心血管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4周内曾系统治疗过;治疗期间中止治疗或更换药物、方法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内服调和气血美白汤配合外用玉容散结合治疗。美白方基本组成:茯苓、白术、白芍、白鲜皮各15g,白芷、白蒺藜各10g,益母草、川芎各20g。加减: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女贞子、旱莲草、丹皮;偏肾阳虚者,加菟丝子、鹿角胶、熟地、牛膝;偏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当归、枳壳、郁金。1剂/d,由本院制剂室代煎成口服

5、煎剂,100ml/次,2次/d,口服。玉容散面膜制备方法:白茯苓、白菊花、白芷、白术、白扁豆、白芍、白僵蚕、珍珠等量研末过120目筛,用蜂蜜调成糊状。于每晚清洁面部皮肤后,将玉容面膜均匀敷于患处,1h后清洗,每晚1次。  2.2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0.3g/次,3次/d。外用3%氢醌霜(本院自制),每晚清洁面部后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晚1次。  治疗12周后观察结果。治疗期间注意防晒,忌服避孕药,不滥用化妆品,避免精神紧张。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采用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法结合临床实际评定疗效[1]。  3.1.1基本痊愈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

6、;治疗后下降指数≥0.8[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3.1.2显效色斑面积消退60%~90%,颜色明显变浅;治疗后下降指数0.5~0.7。  3.1.3好转色斑面积消退30%~50%,颜色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3~0.4。  3.1.4无效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无变化;治疗后下降指数<0.3。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3.2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9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两组比较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7、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为: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淤积滞皮下,色素沉着;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褐斑是色素增加性皮肤病,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2],酪氨酸酶在黄褐斑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部分中药具有调节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3]。笔者基于中西医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寻找能够调和面部气血,降低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