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ID:9644135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_第1页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_第2页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_第3页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_第4页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摘要:战后世界高职发展与变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程的演进,本文对这一阶段高职课程的发展变化作一梳理。其中特别对作为其出发点的课程取向的变化作了重点分析,其变化路径为:学科式普适性——岗位式专业性——关注迁移能力的专业性——强调继续学习能力的普适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高职课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高职发展的若干启示。关键词:二战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课程是高职的核心,是职教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握战后世界高职课程演进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高职发展的历程,并有利于我们从中归纳出未来高职课程发展的基本

2、趋势。此外,我国高职正处于大力改革的重点时期,其中课程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当前高职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一、世界高职课程演进的历程课程变化的出发点是课程取向。二战后,世界高职课程取向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在两个端点之间的运动,一点是普适性的课程,一点是专业性的课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及地区在两个端点之间所处的位置有所变化,而且世界整体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高职课程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

3、一)学科式的普适性课程(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各国及地区教育处于恢复发展阶段,高职也不例外。当时高职教授的内容倾向于学科式,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普适性特点。各国人民都希望从战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找一份工作,安定地生活;政府则希望经济尽快复苏,走上现代化的道路。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更是积极发展教育规模,其中包括高职的规模。于是这一阶段人民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都是数量的增长,对质量没有很高的要求,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发展及社会重建过程中,教育被看作是最大的指望,于是规模的增长就顺理成章了。另

4、一方面,由于原有的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无法容纳如此多的求学者,同时又不能让如此多的人流浪街头,政府力求保持社会稳定,并赋予这些人基本的工作技能,于是希望新建或组建更多的学校。2.在新建或组建的学校里,政府希望它能履行与传统大学不同的职责,即帮助无业者获得就业的技能。但当时对就业技能的定义和现在不一样,并且新建的学校基本沿袭了以往高校的课程,或做部分的压缩及调整,但总体上没有摆脱“学科式”模式。3.战后,整个市场属于卖方市场,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企业对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照单全收,对其质量没有条件做更多的要求。4.中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可以说,当时的

5、高职处于和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紧俏的地位,其教育内部没有提高质量的动力;同时外部因素只关注其规模的扩展,而不关注其质量的提高,因此,也没有压力要求其进行课程的改革。其课程的普适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与一般高等教育高级阶段衔接的便利因素。在这一阶段,尽管世界高职的课程总体上具有学科式的普适性特点,但这并不表明各国及地区课程的这一特点处于相同的程度。如果用示意的方式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高职标在专业性和普适性两端点之间的话,大致情况如图1如示。从各国及地区的散点分布来看,大致都偏向于普适性那一端,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其中澳大利亚和西德更偏重专业性。当时澳大利亚的高

6、职机构是高等教育学院,它教授的课程完全与职业挂钩,职业需要的就教,不需要的就不教。西德60年代成立了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二)岗位式的专业性课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前所未有、持续很长的经济危机,由此改变了教育的处境。整个世界教育都处于普遍下降的态势。但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高职却继续走高发展的道路,这与当时的课程改革息息相关。这时的世界高职课程纷纷向专业性方向转变,而且这种转变较为彻底,几乎是从一个端点迅速走向另一个端点,其专业性特征中还特别体现了岗位式的要点,也就是

7、说,强调毕业就能上岗,就能工作。这样较大幅度的转变主要是源于如下的动因。1.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整个市场迅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人才市场供过于求。2.教育首次受到严重挑战,人们开始怀疑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在人才供大于求的市场上,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就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当中,用人单位显然会录用后者,高职生成为社会紧俏人才,于是人们纷纷投入高职的大门。3.有了前一阶段数量的积累后,这一时期世界高职考虑更多的是内涵与质量,于是继续深化了产学合作,把就业能力甚至上岗能力作为高职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4.

8、由于当时职业教育进入了“职业教育与培训”阶段,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充斥市场,高职教育也融人了对这些资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