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

ID:964339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_第1页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_第2页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2001年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学者们突破了纯文学研究的范围,将研究的视角拓展到学术史、考古学、五、文学的艺术学研究从艺术学角度讨论先秦两汉文学作品,前人已做了许多努力,有很好的成果,要再出新意不易。但在2001年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中,仍有许多值得介绍的文章。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越来越有人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老子》是一部哲理诗的见解,即使不这样认为,也承认它有一种诗所特有的朦胧美。陈增福、欧阳可惺《老子在当代作为诗接受的可能性》(55)一文即主要在文本层次上讨论《老子》所具有的诗性特征,从其自语

2、的言谈方式、悖论语言、语言的节奏感、语言的感性色彩、言说者的意象等五个角度予以阐发,认为其与体裁意义的诗的一般规则颇具相通之处。然后就其内在地存有一种属于诗的精神角度分析,认为“《老子》内在的一种诗的精神,就在于它没有完全离弃生命体验的状态下,去感悟、体认、冥思、内省那宇宙人生本原的形而上之道。”周永忠《略论老子的文学价值》(56),从创作手法、修辞手法、首创散韵结合的文体的角度予以阐释,认为《老子》乃“从吟唱风盛的楚地民间歌谣汲取营养,由揉合中原和楚地的语言艺术小说而开创此文体特性,宣告了韵语向散文的过渡,即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

3、化的完成”,因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虽无法与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但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多方面的文学价值。它在楚文学史乃至中国先秦文学史上具里程碑意义,并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小琴《试析庄子的言说方式》(57)认为庄子的言说方式卮言包括重言、寓言两种基本文体形式。文章首先探讨了卮言的这两种文体形式,进而分析了卮言的特点:自主性、多样性、无本质性,认为研究庄子语言与哲学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庄子的哲思和诗性的卮言与西方20世纪哲学已经历过的方法革命如现象学革命、语言学转向等有契合之处。另有安继民《庄子

4、悲剧意识及其超越》(58)、勾振东《论庄子形象思维的决定因素》(59)、周炽成《国外庄学研究管窥》(60)等。傅朝《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61)一文,从文学角度,对《孙子兵法》的文学成就予以全面梳理与评估,认为它是以形象化的手法反映科学的内涵,以丰富多采的语言艺术增加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力,并以崭新的体裁和科学严谨的结构构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兵学体系,使其成为我国古代科学论文的典范而名垂于世。关于《春秋》的研究多从史学角度入手,属于文学范畴的有饶尚宽《春秋谷梁传的内容、价值及其影响》(62)、贾红莲《左传预言发微》(63)、刘希庆《论左

5、传中的预叙》(64)等。刘文着重分析了预叙的特征,有实写性与虚写性之别,前者又分言预叙与行为预叙,后者则有梦、占卜、异象之类。就其美学特征而言,则:(1)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扭曲带来独特的接受美;(2)其虚写性在时间上避免了“板直”,而就其本身而言,奇情并生,迷幻色彩极浓,从而最富美学价值;(3)预叙位置在文本结构的完整性上意义独特。关于《战国策》的文学探讨有李炳海的《纵横捭阖,异彩纷呈——战国策文学价值的多维审视》(65)一文,认为其对人物的选择和刻画有如下倾向:尚智、尚侠、尚奇、尚施报。当然,有时某些人物塑造是将几种特点结合在一起

6、的。另外在叙事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也各有特点。《史记》艺术魅力的呈示是多维的,因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繁荣。党大恩、党艺峰《史记隐喻叙述研究纲要》(66)、张宏军《论史记叙事法中的虚拟性特征》(67)、赵明正《论史记的象征文化倾向》(68)、《史记的小说性》(69)、段海蓉《史记跨层艺术对其价值的影响》(70)等等,从不同角度对《史记》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了深入讨论,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史记》确实是一座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赋研究成为热门话题。2001年关于汉赋的总体研究有张涛、龚克昌、陈允锋、苗惠卿、刘培、李先

7、伟、詹福瑞等人的文章。其中李先伟《论汉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71)一文,对汉赋的起源给予了新的探讨。此外,蓝旭、王琳等人对扬雄赋作了专门讨论,取得了新的成绩。关于汉代文学研究的文章,有王慧玉《两汉文艺思想研究述评》(72)、蓝旭《东汉初期宫廷文学观念与实践》(73)、张强《汉文学与楚文学的关系综论》(74)等。兹介绍一下张文。该文从汉初诗歌与楚辞之间的关系、汉初赋家对楚文化的接受与传播、散体大赋对道家思想的承袭、抒情小赋向楚文化的回归四个方面探讨汉文学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认为汉代文学对楚文化的承袭不仅是表现在对楚文学的发扬光大上

8、,还包含着对楚地道家学说的认同。汉代文学不仅在创造形式方面直接师法于楚文学,而且在价值取向上也以楚文化为灵魂,从而使汉辞赋的重要形式都带有楚文化的烙印。可以说该文是楚汉文学研究方面的一个突破。六、世纪初的思考如果说,1999年、2000年学者们较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