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ID:9643272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_第1页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_第2页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_第3页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_第4页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冷战的结束,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导致世界文化力量对比的失衡。这就导致了在政治、思想、情绪等层面的民族主义反弹,尤其在知识界,以寻求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工具来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美国的文化渗透和版图战略的巨大压力,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率先警觉并向世界提出抗御帝国文化的呼吁。文化愤懑及其文化反击战在法国打响之后,其文化例外政策的主张很快在欧洲喷发和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并在全球掀起了一

2、股文化民族主义及其现代乡愁社会思潮。现代乡愁社会思潮(运动)包括本土文化运动、考古文化、团契性怀旧、人文地理旅游浪潮、纪念活动五个方面。现代乡愁社会思潮意味着对民族身份的重新确认,其文化战略意义在于作为参与全球文化角逐的有效武器(如东亚文化圈中的儒家传统与集体主义)与重整文化礼仪和确保文化身份。中国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在全球化运动中对民族身份的重新确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正确地把握现代乡愁社会运动及其历史机遇,有助于中国文化建设。本文试就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

3、国文化建设略谈一己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中国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在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涤荡中,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在借鉴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到来自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压力和冲击,同样兴起了一股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在中国,现代乡愁社会思潮所引起的本土文化运动及其国学复兴热、考古文化及其博物馆热、团契性怀旧及其民间组织、人文地理旅游浪潮及其红色旅游、纪念活动以及树碑立传方兴未艾。这

4、种文化活动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在推进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本土文化运动及其国学复兴热存在的问题  本土文化运动是在文化相对主义放弃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主义目标而转向人文性的文化意义理解的阐释人类学派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之后,经过学界的推动直接催生出全球性的本土文化自觉浪潮和文化寻根运动。国学复兴热可以看作全球地方化的国际文化寻根运动在本土的涌动和主要热波。1990年,出版业率先掀起国学著作的出版热潮,为20世纪90年代

5、的国学复兴铺平了道路。随后,学刊蜂拥而至(如《学人》、《东方》、《原学》、《中国文化》、《国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学术集林》),学者积极倡导(如《甲申文化宣言》,百位博导呼吁年轻一代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百名学者共同打造国学博客圈),媒体推波助澜(如《人民日报》1993年8月17日头版刊登久违了,国学!,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文明之光》、《百家讲坛》,《光明日报》新设《国学》专版),高校设院办班(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清华大学应用历史与国学高级研修班),

6、民间呼应跟风(如北京安定门国学馆,南京金陵国学馆,天津明德国学馆),官方倾向支持(江泽民在上海举行的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身着唐装;上海教委投资1000万,在2005年~2007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书画、诗文等十个培训项目;官方背景下的孔子学院输出①),等等。其中1994年陈明创办的《原道》辑刊,旨在守望中国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性、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危机。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在象征中国政治活动中心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文化宣言的方式向世人确认华夏民族身份和确保汉语

7、文化身份。中国知识界再次用国学一词来命名它所投身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用国家主义界定传统文化的属性,显然具有民族主义的现代乡愁色彩。  国学热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学中的天人合一观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学中的和谐思想资源可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学中的民本思想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借鉴意义。但是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将国学隘化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仅仅将国学局限在儒学的范围内(蒋庆),仅仅依靠古典式信念支撑民族自我意识的塑造和民族认同的操守(

8、陈明),试图将儒家的理念和原则变成制度、政策等可操作的机制,当作一套救世的东西(康晓光),试图实现儒学返乡复位的立国之本的目的。一些国学的倡导者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学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是要把国学变为意识形态。大陆新儒家误认为复兴儒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条件,误认为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同样也能使经济快速发展,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他们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灵丹妙药,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理论形态。    (二)考古文化及其博物馆文化建设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