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ID:964067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_第1页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_第2页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_第3页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_第4页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作者:郑敏,张秋娟,东红升,施茵,杨强【摘要】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治疗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针药结合组,运用链脲佐菌素造成实验性DPN大鼠模型,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组与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相比,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有所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针药结合治疗组大鼠坐骨神

2、经轴突变性、脱髓鞘程度有所减轻。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针药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y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以往在临床中用针药结合治疗DPN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本实验通过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验证针药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1材料与仪器  1.1动物选用4月

3、龄健康雄性清洁级edtronic,Keypoint,Denmark;DK-8D型电热恒温水槽,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出品;石蜡切片机,德国Lico公司RM2145KON;透射电镜,日立H-600。  2方法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2.1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造模前大鼠禁食过夜,次日用STZ(STZ溶于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冰浴中新鲜配制)按55mg/kg剂量腹腔内一次注射(参照施新猷《医学动物实验方法》)诱导糖尿病。1周后,用血糖仪测定尾尖血血糖,测血糖前禁食过夜,血糖≥15mmol/L判定为糖尿病鼠。实

4、验前监测血糖,血糖<15mmol/L的大鼠予以剔除。正常对照大鼠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常规喂养4周,随机选取10只DM大鼠,进行血糖、体重、温度阈值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与造模前大鼠比较以空腹血糖≥15mmol/L、坐骨神经SNCV、MNCV明显减慢、摆尾温度阈值升高及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形态学改变,为实验性DP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和针药结合治疗组给予相应治疗,剩余大鼠备用。  2.1.

5、1电针组(15只)取穴:肾俞(双)、足三里(双)。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2]。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Hz,电流强度以刺激部位皮肌微颤为度,20min/次,1次/2d,共治疗12次。  2.1.2穴位注射组(15只)用雪莲注射液于上述穴位注射,每次轮换取1穴,每穴0.1ml,治疗次数同上。  2.1.3针药结合组(15只)具体方法和治疗次数先同电针组,起针后治疗再同穴位注射组。  2.1.4模型对照组(15只)不作任何治疗,只作与治疗组相同的固定。  2.1.5正常对照组(15只)选正常NCV):

6、第1刺激部位在坐骨窝,第2刺激部位在踝部内侧,均用两个针电极经皮插入,电极间距为2mm,接地于尾部,保持皮温30℃,用方形波(10~20mA,40μs脉波宽)刺激神经,用两个针电极在同侧的足部第2趾骨间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记录3对不同M波的潜伏期,取平均值,近端和远端潜伏期作为运动神经在两个刺激部位间的传导时间,用弯角规测量两个刺激部位间的距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SNCV):第1刺激部位在坐骨窝,第2刺激部位在踝部内侧,均用2个针电极在第2趾骨间肌经皮插入,电极间距为2mm,接地于尾部。保持皮温30℃,用方形波(2

7、mA,40μs脉波宽)记录6个在坐骨窝和踝部激发H反射潜伏期,取最短潜伏期差值,用弯角规测量两个刺激部位间的距离。SNCV(m/s)=距离/潜伏期差值。  2.2.4坐骨神经形态学观察水合氯醛将大鼠麻醉,无菌操作取模型组、3组治疗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取梨状肌下缘坐骨神经约0.1cm,放入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2h后,冲洗、1%锇酸固定液固定、乙醇和丙酮梯度脱水,然后用1∶1包埋剂和100%丙酮浸透2h,再放入包埋剂中浸透2h,放入聚合器中进行聚合,使用LKB-V切片机进行切片,用醋酸铀染色30min,柠檬酸铅

8、染色15min,使用日立H-600电镜进行电镜观察。  2.3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结果以±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3结果  3.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3.1.1各组大鼠体重对比观察(见表1)。各组大鼠造模前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