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

ID:963937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_第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_第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35岁~64岁,平均

2、年龄43岁,病史3月~12a,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者32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1例,L3~L4椎间盘突出者3例,症状中腰痛伴单侧下肢麻痛者47例,双侧下肢麻痛者29例,19例同时伴有间歇性跋行,1例同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截瘫患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1.2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下腰背部正中纵形切口,摘除退变突出的髓核组织,其中单侧椎板小开窗或扩大椎板开窗者37例,单侧半椎板切除者21例,合并腰椎不稳18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1例并发早期椎间隙感染,经治疗痊愈。所有病例由于术前、

3、术后的充分准备及护理的密切配合,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心理准备: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既充满希望,又害怕手术失败,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作相应的科学解释,与患者交谈时强调治疗的效果,使其有安全、亲切感,消除其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准备: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的睡眠。术前晚上常规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术后肠胀气。  2.2术后护理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术中情况,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作好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变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要立即汇报作出处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为

4、防止术后出血压迫硬膜,伤口常有引流物或放置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引出量。术后一般可见少量渗血。术后24h可侧卧或俯卧,48h~72h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有否呕吐、头痛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可考虑脊膜破裂脊髓液流出,应立即报告医生。术后医嘱常用25%甘露醇静脉点滴,以减少局部水肿,一般2次/d,快速滴注,注意针口局部情况,以免药液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术后24h内严密观察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如有下肢麻痛进行性加重,或下肢肌力减弱,有血肿压迫神经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以防因神经受压

5、过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2.3排尿困难的预防采用按摩膀胱、听流水声等方法,必要时扶患者下床排尿,尽量让患者自行排小便,避免因导尿而引起尿路感染,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2.4术后麻痛症状仍存在或减轻后又加重常见原因有术前神经根压迫时间太久,已发生变性或坏死,则感觉麻木的症状消失很慢或不消失。手术中对神经根的剥离或牵拉过度可致术后神经根的反应性水肿,疼痛症状会反而加重。如术中给予局部封闭,术后也可出现数日后的症状反跳,可经消炎镇痛等对症处理解决。  2.5功能锻炼腰推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早期进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手术效果能否巩固以及恢复的程度。

6、未进行椎间融合的腰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可继发或加重腰椎结构失稳,维持腰椎结构稳定性因素有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包括小关节、椎间盘韧带;外源性因素包括肌肉组织、腹内压和姿势。术后对于内源性因素无法改变,然而外源性因素可以经过正确锻炼而获得牢固。术后1周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即开始作五点式锻炼,待腰肌较有力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后行四点式或三点式,最后行飞燕式锻炼。具体方法[2]是五点式:以头、两手肘关节及两脚后跟为支撑点靠腰背肌肉的力量使腰背离床挺起;四点式:以两肘关节及脚后跟为支点,使腰背离床挺起;三点式:以头及两脚后跟为支点,两手放于胸前,而使腰

7、背离床挺起;飞燕式:患者俯卧,头、双手、肩、双脚及身体往后仰,使胸部与床接触,形似飞燕。每日可进行2组~5组,10次/组,原则上是运动量逐渐加大。  2.6确定下床活动时间根据手术复杂与否决定,显微镜下手术和经皮穿刺术的患者,术后平卧24h即可下床活动,48h后开始练习腰背肌[1],单纯的髓核摘除开窗,术后卧床休息3天后,开始腰部锻炼并行直腿抬高活动。如手术复杂、探查椎间隙多或作半椎板减压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可相应延长。行椎间植骨融合的病例则需卧床6周以上。  2.7椎间感染的预防1d~3d应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术后切口内出血及渗液,在3天中易吸收引起发

8、热,并注意切口有否感染等。术后5d~10d,如患者突然出现腰部剧痛,应查明原因,以便行相应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