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

ID:9637286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_第1页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_第2页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_第3页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_第4页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摘要:案例教学是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案例学习列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根据新课标编制高中地理实验教材时,如何实现在教材与案例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使地理教材的编写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地理教材就是就此问题的一个新尝试、新探索。“案例分析”式教材不仅可以将案例研究的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地理教材,而且这种教材的出现又可以促进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案例分析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将某些

2、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因为案例的本质是创设学习情境,所以教学案例应该尽量包括实际状况的各个方面,如遇到的问题、人们的困惑、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1]在教学中,教学案例还提供了师生互动的中介,搭建了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近些年来,对案例学习的讨论已经从教学领域扩大到课程和教材领域,有些学科已开始将案例和案例学习纳入课程的要求。例如,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

3、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2](11)可见,新“课标”将使案例学习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用“案例分析”方法编写教材是一个将案例研究的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地理教材的过程。反过来,这种教材的出现又促进了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尽管地理教材中使用案例的尝试从基于现行教学大纲的教材编写就已经开始,①如何在教材与案例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使地理教材的编写不断创新仍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挑战,值得深入探索。目前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几套地理实验教材都在探索这个问题方面有所表现,本文作者也在研究的过程中试编了部分教材,积累了一些想法,在这里和大家探讨,所谈观点仅是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一、

4、利用综合案例体现地理问题的综合性一般地,为了较深入地认识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措施,我们会从该区域案例比较典型的某个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个时期入手,进行诸如区域特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若干方面的地理问题分析,以得到某个方面的典型结论。如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地关系,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对该区域的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的地理状态发展的影响。[3](113)然而事实上,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虽然对没有接触过区域学习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用简要的方法来学习区域分析,但单要素、单方面以及片段性的分析始终没法让学生对区域建立起综合的认识、建

5、立起正确的发展观点。因此,为了让区域案例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注意在案例设置和使用中的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课标中可以综合的几个标准要点课标中给出的标准要点可以综合在同一区域的案例中形成综合案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必修地理3”以区域学习为主线,并明确提出要“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从区域含义的学习、到区域分析方法的学习都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的。课标中列举的标准要求中,不少标准都冠以“以某区域为例……”,这就要求使用案例。那么,能不能选择同一个区域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以对应课标中所提出的

6、几个不同的标准要求呢?从综合和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这样做。而从课标要求的几个方面来看,我们也确实可以这样去设计。如,课标中有关“区域发展阶段”“产业转移”“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标准要点,就可以在同一区域案例上建立起这种综合的关联。区域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被划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3](113)以美国东北部匹兹堡的工业形式为例,该区域在工业化时期表现出这种明显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性对于该区域整个人地关系的发展过程而言,应该只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的时段。将区域的发展放在人类历史的背景上看,可以有更大的周期:从“蛮荒时期”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7、,区域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经历着不同发展阶段的同时自身也在同步发展着。在这些不同阶段中,人地关系处在不同的状态:蛮荒时期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更多的限制,人类的活动只能去适应自然环境;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能力已经明显提高,局部状态下已经出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象;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具有了极大的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能力,生产力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样地,这种人地关系的变化也会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如人们的衣着和食物、人们的居住和交通等方方面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