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30143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中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摘 要: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代写论文是整个一体化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应当明确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概念,了解我国目前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推进中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运行机制;职前职后;一体化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目前,随着各个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如不能长期坚持学习,不能保证经常性
2、地获得系统化的新知识并受到新技能的训练,不能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将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而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造就,既依赖于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又取决于教师职后的系统培训。因此,从我国中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科学、规范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概念 所谓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就是针对现存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相关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
3、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运行模式。同时把教育与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管理系统、评估系统与反馈系统协调统一而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对评价手段的运用,促使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系统化方法。因此,它应是为有效地履行教师培训职责而建立的使教师培训活动实现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组织系统。中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从功能上看,是对其组织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监督
4、、引导和调控,从而能对自身行为实施调节的系统,是对其教育活动质量实施自主管理的支持系统。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管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促使受训教师按社会和教育需要发展和成长。 二、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现存的问题 1.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严重分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机构中,各个地区及省内的高师院校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任务,而教育学院系统则重点放在了对教师进行职后的培训。一方面拥有雄厚学科专业及师资力量优势的师范大学难以参与教师的职后培训,另一方面
5、教育学院系统的师资和教育水平难以适应愈来愈重的教师在职培训任务的需要,呈低水平应付教学状态。同时由于人为的阻隔,一方面使得培养新教师的师范院校不能及时获得培养教师的信息反馈,阻塞了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部门沟通的渠道,客观上造成了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单位照搬职前办学模式,造成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内容上严重断档分离,难以形成既统一又有效的培训体系。多年来,师范院校所固守的一次性的教师教育,严重制约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6、 2.现存的职后培训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现行的中学教师培训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沿袭旧的继续教育的传统模式。总体表现为“政府主导,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承办学校实施培训”。它本质上仍是一种政府集中计划和直接管理的教师培训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这一模式中,举办培训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培训网络体系和承办学校隶属于政府。从培训中心建立,到实施培训学校的确定,培训计划、培训形式等完全按照政府及其教育管理部门的指令进行。在这一模式下的培训显得盲目、死板,实践性、针对性不强
7、,参加培训的中学教师缺乏积极性、目的性,导致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向着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主导,以学校办学为主体及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新体制转变,其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教师职后培训作为教师再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终身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与整个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相适应,结合职前培养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模式。 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主动性不强 众所周知,经费是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资源,没有一定
8、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培训很难开展。在大多数省市的在职培训条例或规定中都规定“在职培训的学习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其中单位承担的部分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同教师所在学校领导协商,多方筹措,满足接受培训者的需要。但在实际培训中,往往由教师个人承担全部培训费用,包括培训费、住宿费、资料费和培训证书费等,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经济负担,且培训模式趋同,结构单一,忽视了中学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求,使教师缺少自主性。即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