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ID:9628539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_第1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_第2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_第3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_第4页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新时期谣言借助互联网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点,遭遇突发事件后表现尤为突出。  以往学者们对谣言传播的动机做了大量研究,归结如下:    第一,事件本身具有重.L.要性或与个体相关但信息匮乏,谣言会在信息缺失的情境下为动荡的群体提供社会认知(BordiaDifonzo,2004)。  第二,与情境相关联的焦虑或恐惧加剧谣言的传播,谣言的传播行为被认为是减轻焦虑的手段(Rosnow。1988)。  第三,事件的反常性(胡钰,2000)不符合人们的

2、心理预期。  第四,人们对处理事件的社会组织缺乏了解和信任。  第五,谣言系以集体合作方式求证真相的过程。突发事件后,以上任何动机都可能成为谣言集中爆发的催化剂。借助互联网,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广度更是异常惊人,极易引发负面舆论危机。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突发事件后的网络谣言进行解读,试图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进程和主要传播途径,媒介在传播进程中扮演的角色,网络谣言的文本特征,以及受众的态度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首先,采用立意抽样法(purposefulselection),选取发生在2011

3、年3月的日本地震和2011年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两个突发事件作为案例。第二步,借助内容分析法,分别在两例个案中进行非随机抽样,选取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20例谣言作为样本。第三步,从20例样本中析出谣言传播的三个重要时间变量,即谣言的发源日、散布的高峰期和传播的终结。第四步,制定编码表,还原谣言的传播进程。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进程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萌生时期  在两个案例中,首例引发大规模关注的网络谣言均出现在事发48小时之内。日本地震数小时以内,多位知名漫画家葬身火海的帖子便出现在中国假面骑

4、士联盟社区。该社区以动漫为主题,聚集了大量动漫粉丝,因此消息传出立即在动漫迷中引起不小震动。再看动车事故,11号谣言在网络上能够见到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次日晚22时01分,距离事发时间(20时34分)约为25.5小时。  (二)网络谣言传播的高峰期  日本地震之后第3天至第5天,共出现6例新谣言,占样本总量的60%。根据表1显示的结果,与此同时正处在讨论高峰期的谣言也有6例(编号分别为02、03、04、05、06、09)。这一时期,由于旧谣言还未得到澄清,新谣言又相继出现,新旧谣言交织在一起,使得事件真相越

5、发扑朔迷离。  再看动车事故,编号从12-19的8例谣言在这一阶段同时涌入公众视野,占据样本总量80%。谣言集中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同样在第4天达到谣言数量的最高峰。10例样本中仅有1例谣言(编号20)在第11天才出现,其它9例均在这一阶段处于讨论和散发的高峰期,与日本地震谣言特征基本一致。    (三)网络谣言的衰退期  第三阶段,从事发第6天至第9天。这一时期谣言的力量开始衰减。关于日本地震的03号、08号和09号谣言在这一时期被证实为谣传,人民网在这一时期澄清动车事件八大谣言。这时参与者由狂热渐

6、趋冷静,当日谣言数量逐渐减少。  (四)谣言传播的拖尾期  从第9天之后开始,舆论危机的影响力减弱并出现拖尾:一是个别谣言虽已被证实其虚假性,仍有参与者执拗地坚持其固有思维和情感偏见,如07号(海底核试验);二是由于信息不畅,部分网民并未获知辟谣结论,个别谣言仍在网民各自的圈子内转发和讨论;三是个别谣言如02号(女优之死)能够持续至今不乏借机炒作的嫌疑;四是好事者不甘心已有结局和定论,重新编织谎言企图再次引发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如20号(柴静失踪)。这表明,舆论危机不会因真相大白而立即消失,谣言呈长尾状

7、继续产生影响,直到公众对其失去兴趣。  (五)结论  将以上四个时期的谣言数量标注在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谣言的生命周期和传播进程。  图1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日本地震和动车事故两次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生命周期呈现了高度一致性。突发事件起48小时内人们尚处于被动接受事实的懵懂状态,由于事发突然,原因和趋势尚不明朗,谣言伴随着猜疑零星出现。从第3日起,假如信息依然匮乏,人们便开始主动探求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思考突发事件与自身兴趣或与公众利益相关联的问题。此时生命迹象若

8、隐若现,真相尚未水落石出,救援开展举步维艰,然而受众急不可耐地想从这场灾难故事中苏醒,共同围观事件的大结局。种种原因使得事态进展往往跟不上受众思考的节奏,于是基于焦虑、假想、求证的集体讨论一触即发,为谣言的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第6日至第9日由于当事人辟谣、媒体广泛宣传,谣言呈衰落趋势,但舆论危机不会因单个谣言生命的终止而停歇,从第9日起,旧谣言并未完全消失,新的谣言又会出现,但不会再形成舆论高潮,谣言的拖尾继续演绎着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长久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