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加快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加快新农村建设 摘要: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应的土地制度作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分析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路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制度完善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流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社会主
2、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最基本要素和稀缺资源,只有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遵循效益原则进行流动,才能实现要素间的优化组合,实现土地的高效益利用。另外由于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民受经济利益
3、的驱使,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或改为从事非农产业,出现土地闲置荒芜等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问题。 因此,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产权不明,法制缺陷 我国2002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6条规定,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4、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从法律的规定来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产权结构的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三个重要权能。但是在现实的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对于完整的产权而言,承包者只拥有土地的部分产权,即承包经营权,但这部分产权是否可以构成农民的财产权,目前尚无法律依据,这就导致土地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流动。 2.2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 当前,尚未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户的土地转让在具体的期限和合同方面非常不
5、规范。农地流转双方大多是用君子协议的方式确立流转关系,书面协议只是少数,即使是书面协议,条款不规范、不齐全、不具体的情况也很普遍。这种状况极易引发纠纷,而且一旦发生纠纷后往往难于处理,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加上流转期限较短,且不稳定,大多数转包都可随时终止。土地流转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履行职能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属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用地,理应有农业部门的农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现实是,作为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在进行流转时,既不向农经管理部门申报审批,也不
6、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其结果是土地流转的资金收入管理不规范,流转后土地用途有失控之势,流转土地面积无法统计,尤其是农户自行流转的那部分。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多方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操作。 2.3农业比较利益底,农民负担重 农业风险大和比较利益底阻碍了土地流转。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如阳光、土壤、雨量等直接进入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成为影响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决定因素,这就使得农业生产的风险高于其他产业。小规模经营的农民对农业风险往往无能为力。同时,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供给弹
7、性相对大,从而陷入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波动的农产品价格使农业的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农业的市场风险。 2.4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 土地具有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使部分农民把它视为命根子,即使已经有其他就业门路,也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致使土地流转发展速度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村地区又因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和农外就业的最后保障,宁肯种“粗放田”、“应付田”,甚至不惜暂时抛荒,也不愿放弃土地的承包权。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
8、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 3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规范土地产权,完善法律法规 完整的产权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重点是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使农村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权都逐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进一步明确征地目的,完善征地补偿办法,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缩小征地范围,严格区分公共目的征用和其他目的征用,并根据不同目的执行不同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