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2724
大小:3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0-22
《桃花源记 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一、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代表作《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二、段意归纳:第一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发现)第二、三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访问)第四、五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
2、情形。(告别)三、内容理解:第一节:1.课文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2.“忽逢”一词的含义。——“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第二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所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宁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精神状态)避秦时乱所闻(与世隔绝之久)来此绝境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所历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皆出酒食第三节: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人来到这里的原因,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也反映了他们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3.这里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中人听后“皆叹惋”的原因。——(1)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以及当前社会状况。这些是桃源中人不知而世人熟知的事,如果一一写出来就显得累赘了。(2)桃源中
4、人听过后,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第五节:先写渔人“处处志之”而“不复得路”,再写刘子骥“规往”,“未果”。体现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四、总结:1.这篇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5、、再寻桃源的过程,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后来人们用成语“世外桃源”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世界。2.中心: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同时,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3.对我们的启示: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
6、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进取、陶然无为的心理。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幻想行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4.写作特色:(1)按行踪(先后)顺序,叙述详略得当;(2)语言优美,通俗易懂;(3)展开丰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5.《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7、,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它“奇”在哪里?景奇(桃林奇;山洞奇)人奇(村人)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