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摘 要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关键词 市域轨道交通,运行交路,运输组织,通过能力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简为R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网络中的骨架线路,具有大容量、长距离、快速度的优势,能满足城市多中心发展及对外交通辐射的需要,实现为整个市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快速到达城市主要集散点
2、服务以及与对外辐射的重要交通设施(机场、港口、铁路客站等)相衔接功能[1]。具有线路长、站间距大、列车运行速度快、沿线断面客流量不均衡、客流断点明显等特点,其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的确定相对比较复杂,总体上应遵守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流的需要;②充分发挥市域轨道交通快速度、长距离的优势;③考虑市域轨道交通线技术设备的要求;④考虑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配合;⑤考虑列车运行正点和可靠性。R线合理运输组织方式的内容涉及到列车交路、列车编组等多方面。为了保证R线的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流,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同时又能合理地设计、安排和使用各项设备的运输能力,优化和合理
3、地选择列车运行交路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讨论R线的列车运行交路选择问题。1列车运行交路模式1.1单一交路模式全线单一交路模式(如图1)是指列车在线路的两个终点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服务。这种交路模式,列车运行组织简单,适用于全程客流均匀、无明显客流断点的情况。1.2衔接交路模式衔接交路模式(如图2)是指列车在线路的某一区段内运行,在线路中间车站折返。它能够适应不同客流区段的运输需求,运输组织方便,但要求中间折返站具备两个方向(如图2a)或一个方向(如图2b)的折返能力和方便的换乘条件。1.3大小交路嵌套模式大小交路嵌套模式(如图3)是指线路上的某些区段内大小交路列车共线运行的形式,小交路列车在
4、线路中间车站折返。这种组织方案适用于各区段客流量不均衡程度较大、有明显客流断点的情况。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根据客流需求以及线路设施情况,可灵活采用以上三种基本的列车开行交路形式,也可以几种模式组合,在同一线路上既有相互衔接的交路,也有大小交路的嵌套,形成多种交路组合的模式(如图4)。2不同列车交路的比较合理、可行的列车交路能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高通过能力和车辆运用效率。采用全线单一交路可使全线保持较高服务水平,但可能会造成部分区段运能的浪费,此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中常见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而衔接交路模式和大小交路嵌套模式的运营组织相对复杂,对基础设施
5、的要求较高。下面重点对多种交路衔接和大小交路嵌套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2.1 区段服务水平2.1.1 列车开行间隔衔接交路模式下,不同交路区段列车相当于独立运行,各区段的列车开行间隔可根据各自的客流条件和旅客的需求情况分别确定,从而保证有较高的均衡性和适应性。在大小交路嵌套模式下,一方面,大小交路行车间隔相互影响,只有当大交路行车间隔I2是小交路行车间隔I1的整数倍时,即I2=k×I1(k=1,2,3,…),才能使得大小交路列车运行线相互间得到合理的匹配和协调,以保证各区段列车开行间隔的均衡性,满足一定的服务水平(如图5);另一方面,大小交路运行周期与行车间隔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列车和运输能
6、力的利用效率。因此,各交路的行车间隔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实际运输组织中,由于大小交路列车运行周期的不同,列车运行图铺画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匹配,从而难以保证所有区段列车开行间隔的均衡性,也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区段客流差异所要求的服务水平。2.1.2乘客换乘时间大小交路嵌套模式下,乘客出行到达目的地不需换乘,旅行时间较少。但由于小交路区段的行车间隔决定了其它区段的列车运行间隔,使其它区段中到发的列车运行间隔较大,乘客将花费较多的等候时间,从而使总出行时间有所增加。衔接交路模式下,乘客出行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的次数取决于交路区段的数量,由于乘客跨区段出行都需进行换乘,这将增加乘客的出行时间。但通
7、过合理地调整各交路区段的列车运行间隔及各区段间列车运行图的优化衔接,可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因此,仅从乘客出行总时间上来看,两种交路模式的差别不大;但从乘客出行无换乘的角度看,衔接交路模式相对较差。2.2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运用大小交路嵌套时,大交路列车运行间隔一般应为小交路列车运行间隔的整数倍。在大小交路列车的运行间隔不能满足这样的比例要求时,运行图上将会产生空费时间,从而影响线路通过能力的实际运用。同时,由于不同交路区段的列车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