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

ID:9626801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_第1页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_第2页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_第3页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_第4页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选择  摘要:湘西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文章通过对生态农业产业群现状研究分析,结合产业群建设模式研究,对比已有的成功范例,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模式的途径。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积极发展农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湘西自治州作为湖南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象。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如何跟上国家发展步伐,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

2、建设之路,突破瓶颈将生态农业建设推向到一个向规模化发展、高层次运行的新阶段,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生态农业的提出至今已多年,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较大发展。在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国外的研究中,英国农学家沃·克·沃辛顿(M.K.广泛考虑农业与乡村发展和土地生态系统,乡村经济和生活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农业”理论和进行实践。李颖明(2006)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

3、权重确定等方面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刘红梅、李玉浸、陶战、刘凤枝(2006)论述了中国农业现状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特点及其优势,结合典型实例证明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  贾利、李友华、董濮(2006)等学者集中于不同地域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进行研究,从区域自然资源和人口概况出发,利用系统综合指数、生产指数、技术装备指数、经济指数、资源环境指数评价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学者李代福从中国农业可持续的必要性出发,引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陈厚基认为应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达到生态

4、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沈享理、叶谦吉均(2006)在不同文章中指出中国应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郭思琪认为生态农业的实现就是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并且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各种生物技术的使用,提高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王云芝(2007)将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概括为: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模式;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刘绍民(2007)则将国内发展模式归结为“主导产业发展”、“全面发展”。 

5、 徐明峰(2005)着重研究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绩效,对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从产业政策角度提供了一些建议。杨筠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强调生态工业、农业、旅游可以协调和谐发展。  简单地讲,农业产业集群就是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关联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群现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起步阶段进入新成长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方向性、规律性的现象即资源向优势农户、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及优势区域集群,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本文针对当前湘西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导入生态农业建设的内涵及实质,试图通过以发展产业群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使产业重新组合,

6、形成新的优化的产业链,初步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实施途径。    二、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的模式    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整个集群专注于一个产业,每个企业专注于一道工序,将核心活动集中,从而加强了价值链的资源和核心能力,达到协同效应和优势互补。  (一)生态农业产业群的模式  从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与外界的关系来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发型集群模式,另一种是嵌入型集群。  1、原发型模式。即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区域内部的原发、内生力量,区外力量的作用很小

7、。原发型产业集群主要是由内在因素衍生形成的,构成集群主体的企业属于当地企业,并随集群的形成而形成,随集群的发展而发展,因而这种集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品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扩大规模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将养猪、养禽相结合。具体而言,一是“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二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依靠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的模式,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以及生态果园模式。  2、嵌入型集群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上运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