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2499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现存《永乐大典》儿科文献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存《永乐大典》儿科文献研究【摘要】《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虽屡经祝融兵燹、内盗外劫,至今尚存800余卷。幸存于其中的医药小儿诸丹:分类之详在古医籍中鲜见。共收录小儿丹病39种,包括土虺丹、眼丹、五色丹、伊火丹、火丹、茱萸丹、赤丹、白丹、黑丹、天雷丹、天火丹、殃火丹、神气丹、神火丹、神灶丹、鬼火丹、野火丹、骨火丹、家火丹、火丹、萤火丹、朱田火丹、胡吹灶丹、胡漏灶丹、土灶丹、天灶火丹、废灶火丹、尿灶火丹、野灶丹、大孕丹、尔朱丹、私灶丹、烟火丹、飞灶丹、吉灶丹、水丹、惊丹、赤流、赤游风。丹病的命
2、名主要根据丹起始所发部位及丹的形态和色泽。①按照部位命名:“伊火丹从两胁起,神灶丹从肚起,尿灶丹从踝起,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天火丹从腹背遍身起,天雷丹从头项起,火丹从背脊起,胡漏灶丹从脐中起,废灶丹从曲臂起,神气丹从头背上起,土灶丹从阴踝起,朱黄丹赤豆色遍身上起,萤火丹从耳起,野灶丹从背脊起,鬼火丹从面上起(《颅囟经》)。”[1]“土虺丹发两手指作红丝,迤渐下行至关节便杀人(《养生必用方》)。”[1]“小儿眼卒然赤肿生翳,至有十数翳者,名眼丹,方迟救之必能损目(《洪氏集验方》)。”[1]②根据色泽命名:如
3、赤丹、白丹、黑丹。“此谓丹之纯赤色者,则是热毒搏血气所为也(《巢元方病源》)。”[1]“丹发初是热毒挟风,热搏于血,积蒸发赤也。热轻而挟风多者,则其色微白也(《巢元方病源》)。”[1]“夫小儿黑丹者,由风毒伤于肌肉,故令色黑也。初发痒痛,或肿为微黑色也(《太平圣惠方》)。”[1]③按形态命名:如火丹、茱萸丹。“火丹之状,往往如伤赤着身而日渐大者,谓之火丹也(《巢元方病源》)。”[1]“夫小儿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疹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色如鸡冠,故谓之赤丹,亦名茱萸丹也(《太平圣惠
4、方》)。”[1]丹病的分类虽然详细,但名称比较杂乱,理论体系还不太成熟。除了惊风、小儿诸丹6卷外,其余2卷内容比较零散,包括有小儿不同部位的出血证、小儿大小便的异常及一些小儿杂证。小儿出血证分4种:衄血、吐血、嗽血、便血。如“小儿热盛者,热乘于血,血随气发溢于鼻者谓之鼻衄(《巢元方病源》)”[1];“小儿吐血者,是有热,气盛而血虚,热乘于血,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气逆即血随气上,故令吐血(《巢元方病源》)”[1];“心主血脉。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性得热,流散妄行,不依常度,其流渗于大小肠者,故大小便血也(《
5、巢元方病源》)。”[1]嗽血有方而无论。小儿大小便异常除上述的便血外,还有大小便不通、大小便数及大便青。如“小儿大小便不利者,脏腑冷热不调,大肠有游气,气壅在大小肠不得宣散,故大小便涩不流利也(《巢元方病源》)”[1];“其脾胃气弱,大小肠偏虚,下焦偏冷,不能制于水谷者,故令大小便数也(孙思邈《千金要方》)”[1];“夫小儿大便青者,因惊气及脾气不和,大肠虚冷,乳食不消,冷气搏于糟粕,故令大便青色也(《太平圣惠方》)。”[1]而其余一些杂症,如小儿卒死、小儿卒暴中恶、小儿鬼持、小儿疰、小儿尸注、小儿蛊疰等,
6、多用医理结合运气、鬼神之说来解释。儿科方药及治法方剂:现存《永乐大典》中共收录了儿科方剂约1600首,其中有关治疗惊风惊悸的方剂达750多首,约占46.8%;治疗丹病的方剂330多首,约占20.7%;小儿出血方约120首,约占7.5%;大小便异常方约150首(不包括便血方),约占9.4%;小儿杂证方约250首,约占15.6%。其中单方324首,约占总数的20%。以上有些方剂的制法、服法与现今通用的方法有很大不同。例如先酒煎成膏,再入药末为丸。治小儿惊风痫病,手足搐搦的乌犀丸(《御药院方》)[1],天南星、白
7、附子、干蝎、乌犀角、天麻、白花蛇,以上六味为细末,以无灰酒一小盏,同入银器内煎,令稠,再将后七味:牛黄、麝香、腻粉、龙脑、朱砂、水银、虎睛,研匀,入前膏子,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用竹沥下,不拘时候。又如用鱼(作载体)蒸药:治少小咳唾中有血的款冬汤(《婴孺方》)[1],款冬花、干姜、阿胶、吴茱萸、桂心、艾、鲤鱼,右杵细,酒和,置鱼肚中,铜器中蒸熟取汁。大人服一升,小儿一合。又如用汤剂送服丸剂:用千金散作汤送服长生丸(《杨家藏方》)[1],治疗小儿惊风。特殊疗法:儿科方除了内服外,还有涂法、绞汁外敷法、汤浴
8、法、令药入乳哺儿法、吹鼻法、握丸法、蜞针法等。①涂法:“治诸丹,蓝靛涂上即消(《卫生至宝》)。”[1]②绞汁外敷法:“治丹毒,绕腰即杀人。马齿苋捣细绞汁傅之(《卫生至宝》)。”[1]③汤浴法:“用燕窠与燕屎同多少,以作汤浴儿,疗惊邪也(《陶隐居》)。”[1]④令药入乳哺儿法:“乳母食后,捏去奶汁尽,方澄,服半盏许,即仰卧,霎时,令药入乳之络。次令儿吃数口,不过饱,此乃良法也(汤民望《婴孩妙诀总要》)。”[1]⑤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