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20689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已近三年,笔者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幸亲临这场基础语文课程的改革,并经常到各地培训、听课、学习与交流。从而感受到了这次语文课改的力度很大,收效也很显著: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大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更可喜的是诸多语文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语文教师的知识层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等。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应该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全面而理性的审视这次课改,使诸多问题及时浮出水面,找出制约这次课改的“瓶颈”
2、,以便更好的促进这次课改良好而有绪的发展。 下面,我把这几年发现的问题总结出来,就算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一、在教学理念上,片面追求时髦,只重视了多元取向,却忽视了一元导向。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和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盛行“标准化”的一次
3、强大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上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但矫枉不不可过正,在强调多元的同时,不可忽视乃至否定一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1、所谓一元导向是引导学生对“理性”的追求和探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不仅是外在的知识传递与掌握,更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亦即师生双方不断的借助理性将理想的触角伸向远方,超越自我,探索种种“末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就阅读教学而言,在语文教材理解的“多元性上”这几年也非常出彩。课堂由
4、“群言堂”取代了“一言堂”,给课堂带来了活泼和生动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个性能力在增强。这当然是可喜的一方面,便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因为过于重视多元,课堂教学往往滑向失控的边缘,最终是无果无终。有些文章我们可以多元理解,如故事,神话,小说等,但有些文章我们必须明确是非标准,对错曲直,增强其确定性,如新闻报导,科普文章等,我们无须为了追赶时髦而一哄而上。2、所谓一元化导向,是指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验,通过教育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求真”精神,面对现实探索规
5、律的“求实”精神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求善”精神。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求美”精神。现在新教材的编造,为了突出多元理解,有时会把一些文章原汁原味的选上,没有导语,没有练习,与原来相比这是一大解放,但这样却又带来了新问题:文本原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很多误读,使语文教学陷入了“玄虚笼统”之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揣读去填补空白,而师资往往不参差不齐,往往会导致以误传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不能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体验。3、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老师即要根据个性差异去引导,
6、去尊重他们的选择,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这即体现了对真理和人类共识的尊重,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规范和导向。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多元取向而忽视或否定一元导向,是对语文教育的误解和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不负责任。因此,多元和一元是辨证的统一,把握并能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二、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出新出异,而没有一种审慎的历史观,辨证观去对待语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7、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还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观念,其中之一即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无容置疑,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改,缺少反思,浮躁有余,冷静
8、不足,没有以客观、辩证的观点理解、实施新课改,而是唯上是风,唯创新是瞻,动机不纯导学风不正,片面追求出新出异而导致不重视基础,不重视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积累。这些现象,在一些市级重点中学听公开课,就常常碰到,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做详细分析。1、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部分学生语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几年,语言教学强调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新课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