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

ID:9620251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嗜酸细胞性食管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孙苏安,采丽,刘海燕,田兆方,李巧群【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甲苯胺蓝染色及硫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内颗粒,观察9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中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结果在黏膜各层及肉芽组织中,均见到未释放型和释放型2种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聚集区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相对集中区。结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可能是肥大细胞释放的各种介质造成黏膜损伤、肉芽组织及溃疡形成,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临床病

2、理学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stributionofmastcellsand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inpatientsastcellsandeosinophils.Immunohistochemistryethodastcells.ResultsBoththenonlyticreleaseandthelyticreleaseofmastcellsucosaandgranulationtissue,andmastcellaccumulationzoneedi

3、areleasedfrommastcellsresultinmucosalinjuryandtheformationofgranulationtissueandulceration.Surgicalresectionisapreferabletreatment.  Keyastcell;eosinophilicgranulocyte;clinicalpathology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少见且原因不明的疾病,与嗜酸细胞性胃炎相类似,黏膜各层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本病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食管癌。近年来随着胃镜活检的普遍开展,我们遇到的这种

4、病例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嗜酸性炎症中起一定作用。关于肥大细胞在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中的分布及意义,目前尚鲜见报道。我们对9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手术标本,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硫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异染颗粒,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及病理特点来探讨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及其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处理收集我院1998—2008年资料完整的9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的手术标本(不包含寄生虫、真菌感染者),经10%甲醛溶液固定,然后在病变处取材,每例标本取材4~8块,平均6块,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5、 1.2试剂和染色方法所有切片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单克隆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AA1)、免疫组化SP染色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苯胺蓝和硫试剂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免疫组化SP染色,阴性对照采用PBS缓冲液作一抗,其余步骤严格按SP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肥大细胞胞质为棕黄色或棕褐色[1]。同时对组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硫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及其异染颗粒。  2结果  2.1大体观察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病变的特征在本组9例材料中均呈溃疡型改变,溃疡大小不等,大者6.8cm×3.5cm,小者2.5c

6、m×1.3cm。5例溃疡达深肌层,4例溃疡达黏膜下层与浅肌层。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底部较宽,质地软硬不一,呈明显堤坝状,溃疡周边黏膜皱折不完整,颇似食管癌。切面呈灰白色,有光泽,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部分标本尚可见各层组织结构。食管旁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1例贲门旁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切面可见淋巴滤泡增生,有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2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从连续的肥大细胞胰酶染色的组织切片上发现,肥大细胞聚集区(图1)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相对集中区(图2)。①在黏膜下层、肌层均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呈弥漫性浸润。②大量浸润的嗜酸性粒细

7、胞侵入肌纤维束之间(图3),把肌纤维束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岛状,肌层和溃疡边缘的黏膜下层可见散在或密集淋巴滤泡形成。③溃疡底部及溃疡壁见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各类炎症细胞所组成。④在陈旧性病变中,尚可见明显胶原化(图4),仍能见到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3肥大细胞的形态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硫染色等特殊染色,我们发现肥大细胞主要有2种不同形态。①未释放型肥大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胞质内可见玫瑰红异染颗粒,其大小较一致,胞膜厚,异染颗粒充满在胞质中,呈“石榴

8、籽”样排列,处于未释放状态。②释放型肥大细胞:胞体较前者为大,胞质丰富,胞质内异染颗粒大小较悬殊,胞膜不完整,有破口,异染颗粒外溢出胞膜(图5)。在9例病变标本中,不同形态的肥大细胞在病变中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