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1696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批判精神培养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批判精神培养的探讨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批判精神培养的探讨.L.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从辩证法的角度说,创新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从而也就包括肯定之否定与否定之肯定。前者是从认同到批判的暂时过程,而后者是一种自我批判的永恒阶段。所以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怀疑,是永无止境的,更是批判精神的一种体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西南后发展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表现上后劲不足,为打破这种局面,这就需要众多具有创新能力的
2、人才来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之下,后发展高校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培养出具有独立的怀疑精神,不轻易承认任何绝对、永恒、神圣的事物,对观念、事物以及人们的行为进行深入反思,敢于发出质疑,深入地考察和分析问题的理科生,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途径。为此,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来促进西南地区的进步是时代赋予西南后发展高校的历史使命。 一、批判精神的内涵 批判是价值意义上的超越,其目的在于协调当下的秩序与其价值目的之间关系的努力,是区别现象与本质的努力,是考察事物的基础的努力。[1]批判就要怀疑
3、那些看似明晰和正确的东西,并揭示事物的原貌,改变事物现状从而达到应达到的境界。即马克思所指出的:使现存状况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摆脱现实束缚,在批判旧世界中创造一个新世界。[2]批判精神是一种不轻易说是而是敢于说不的精神;是一种不甘受陈规陋俗约束的精神;是一种勇于对人们所持的常识反思的精神;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批判教育学的批判精神的创始人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应该激励学生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使其成为能动的、具有独立意识的、有社会责任心的政治主体[3]。 二、西南后发展
4、高校理科生现状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西南地区经济的振兴需要大批少数民族理工科技人才。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不平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经济和区域因素的制约,后发展高校的理科生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缺乏,综合素质薄弱,思辨能力差,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科技人才高度匮乏。以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西南六省为例,2002年平均每万人中科技工作人员才有4.1人,而国内几个发达地区平均有16.3人,相差近5倍之多[4]。 1.生活阅历简单,精神世界固步自封。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的生源多数来自老、少、边、穷的民
5、族集聚区,这些地区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物资生活匮乏。学生们为了跳出农门,精神世界的追求被考大学的唯一目的所取代,精神生活应有的丰富性没能得到应有的张扬。由于生活在贫困地区,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小,视野狭窄,外出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很少,接受新知的能力更弱,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断层,精神世界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从社会生活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2.自卑心理强,思想易偏激。由于受本地区发展水平、本民族和家庭习俗的影响,西南后发展高校理科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积累不够,语言基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驾驭文字能
6、力弱,专业学习困难,造成厌学的现象。另外,社会环境的复杂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等等,使他们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他们往往自我评价失衡,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发展失去信心,对一些社会问题容易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3.遵从古训,信奉权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祖先就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理,认为遵从古训古道是对祖先的敬重和孝顺,西南地区的学生受此影响更为深重。另外,西南后发展地区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育教育而轻视其他方面素质尤其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长期受传递储存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机械学地习书本知识而缺乏
7、怀疑、求实、探索精神,相信书本,唯书唯师,迷信权威已成普遍现象。 4.社会责任缺乏,创新意识薄弱。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西南后发展高校的学生80%以上来自农民家庭,他们靠土地生活,靠老天赐予的收成吃饭,因此他们习惯于安于现状,不求变化,听天由命,缺乏对社会制度、社会现象的认知,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考虑。由于认识水平和视野限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成长定位于本民族、家族或个人身上,而缺乏对国家利益和全民族长远发展的考虑。 三、培养理科生批判精神的必要性 批判是大学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美国著名
8、教育家赫钦斯指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L.或者它默默无闻的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责任。[5]科学只有在怀疑和批判中才能前进,如果没有科学人才之间的批判和自我批判,就没有创新,科学技术就会永远停滞在原有水平,最终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培育学生的批判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