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12716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谈高职院校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高职院校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目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整个教育教学界的共识,尤其是历史教育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毫无疑问,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应涵盖整个历史教育教学体系,把好的教育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接受教育的兴趣。但是现行历史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的
2、人文精神方面明显缺失。 (二)缺失现象 1-历史教科书缺失人文精神的内容 (1)泛谈社会结构,忽视人性结构。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主要是按照社会结构几大领域编写的,没有呈现这些历史人物的具体历史和反映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理智属性。如讲屈原只知《离骚》名,不知《离骚》事;说司马迁只说写《史记》,不说其史德;讲商鞅变法,只讲变法措施,不提商鞅的改革勇气和无畏精神。这样的教科书留给学生的无非是几个孤立的人名而已,无非是一个个历史符号,不会在学生思想上、情感上引起共鸣,更不会使学生由此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2)倚重知识累积
3、,忽视心灵呵护。历史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历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历史教科书应该是通过寻找先人留下的历史文化、历史遗存、历史现象、历史思想来启迪心智、感悟真理、把握现在、预测未来,也完全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大智大勇、奇思妙想给学生以一种智慧、巧思与良知。然而,现行历史教科书在强调人对社会发展、人对社会适应、人对知识的依赖以及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累积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的心灵的呵护。疏谈民族亲和,少有鲜活的史实,不谈人群类性,鲜讲社会协作。这样的教科书难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和衷共济的人世、领略到真实深刻的人生、体味到错综复杂的人际、感受到丰富多味的人
4、情、体会到客观实存的人道。 2.高职院校教育缺失人文教育理念 (1)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理念的淡化。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多院校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培育、完善人格的塑造被逐渐淡化。 (2)教师疏于教学内容和教育规律的研究。“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然而,现在高职院校承受着各项排名、评估等巨大压力,经常忙于拉项目
5、、迎接评估检查等,领导关注教学的时问越来越少;而教师则在职称评审的压力下,忙着想办法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规定篇数的论文,甚至有些教师为此花钱买版面、托关系走后门。这样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术腐败,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研究。那么,人文教育的缺失就成为必然。 二、高职院校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历史教科书中应充实人文素养的内容 1.要增加有关人的发展的内容。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科书中应该充分地展示关于人的发展的内容,要介绍人们追求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历程,要把人的群体活动,包括把杰出人
6、物的群体活动作为教科书叙述历史人物的重点,通过历史人物的群体活动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来再现历史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具体、全面的评析。 3.要增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以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历史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历史教科书中必
7、须增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内容。 (二)历史教学过程应体现人文精神的实质 1.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历史上有许多反映浩然正气的事例,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言充分反映了先人的民族气节。今天,讲正气,既要讲历史传统中的浩然之正气,又要讲革传统中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更要讲爱国主义的正气。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一个鲜明的主题,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历史教学过程中
8、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格。培养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格既是“三个面向”的本质要求,又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许多历史人物的身上闪烁着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