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

ID:960456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_第1页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_第2页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_第3页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几年前,一本有关中国社会隐匿中的运行机制——潜规则的书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可能就在于它第一次通过摘取历史上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案例,将权力运作背后的潜性规则显性化(吴思,2001)。这种轰动所提示的另一层含义是,书中所描述的这类潜规则在现实社会中依然有效,或者更准确地说,这种关于潜规则的说明在当今读者中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注1)潜规则的高妙之处,在于其隐匿性和模糊性造就了其不可证伪性,因而构成了常识中最为坚固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潜规则的存在是以主体的认同为前

2、提的,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处在关系结构中的主体之间形成的某种契约。这使主体的位置变得十分玄妙,一方面它无法逃脱这种规则和契约的牵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这种规则和契约的制定与修改的始作俑者。这或许可以视为作为社会学经典主题和困境之一的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的一个通俗版本。实际上,社会研究的任何一个主题都不可避免地落入这个玄妙的关系版本之中。素来以关注女性命运著称的女性研究,(注2)自诞生之日起一直致力于探寻两性关系背后的潜规则及这种规则的社会文化意义及现实后果。无论他们把这种潜规则称为“父权制”、“男权文化”、“男性中心主义”、“性别主义”还是

3、“传统性别意识形态”,其共同点都在于揭示出:性别关系的基础不在于上天铸造的两性之间可见的生理差别,而在于有关性别的文化、制度、身份中所隐含的二元制的权力等级关系。由此性别前所未有地获得了一种社会身份和建构意义,也成为女性主义用以探索进而砸碎性别关系潜规则的一块砖石。这块砖石真正传递到中国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在这之前,中国的女性研究虽然已然是社会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但它所遵循的大体上是传统社会研究的一般理路,只不过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女性或者所谓典型的女性问题,基本上类似于关于女性的研究(studiesofen),而不是女性主义所倡导的从

4、女性主体意识出发的研究(en’sstudies)。随着社会性别(gender)理论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所熟知,女性研究的关注点从原有的女性群体和女性主题扩展到性别关系及其变迁,女性研究本身也更大程度上过渡为一种性别研究或者性别视角的研究。这意味着性别不仅仅作为考察社会运行和权力关系法则的一个基本社会变量得到了认可,而且作为研究日常生活世界的一个知识变量和方法论视角得到了认可。(注3)金一虹的《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以下简称《父权》)一书就是体现这种转变后的性别研究新范式的一部本土代表作。虽然作者没有将此书明确定位为

5、一本女性主义之作,而是更多地从自己的专业社会学背景出发,选择的主题也是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这一号称最经典的社会学研究议题,但是作者明确指出“选择社会性别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相信“多文化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的脉动,而以往最容易被忽略的性别视角,将让你看到一幅全新的结构变化图像”(前言第4页)。因此《父权》一书明显表现出以非主流的眼光对主流的现代化实践说三道四的姿态,这也是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所揭示的现代化进程中性别关系的潜规则,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而它作为一个性别研究的文本实践所作的尝试和面临的

6、困窘,也勾画出了性别研究乃至社会研究中争论不休的方法论的潜规则。一、结构与行动互动中的性别关系潜规则  如前所述,《父权》一书试图从性别角度看现代化,特别是看中国江南农村的现代化变迁。江南代表着现代化的先发地区,而农村代表着传统性别文化积淀最为根深蒂固的土壤,二者的结合巧妙地提供了本书的研究主题所需要的素材。与先前各种侧重社会变迁对妇女角色的影响的研究取向不同,作者申明自己的研究“更希望从男女两性在社会变迁中不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切入……描述这些变化中的结构形态和关系,同时解释这一变化后面潜在的规则,比如性别分工的变化遵

7、循着什么样的规则”(前言第6页)。这里蕴含着两个基本假设:一是男女两性在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二是社会变迁伴随着性别关系的变化。因此本书着眼于将性别关系置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来考察,同时将作为个体的“性别人”置于变动的性别关系中来考察。(注4)这种研究取向带来两个正面的效果:一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不再是单一的、抽象意义上的男性或女性,而是处在包括性别关系在内的复杂社会关系结构中的行动者。这样就避免了女性研究中的一个大忌,即以性别关系替代一切关系、以性别变量掩盖一切社会变量的“唯性别主义”倾向。(注5)二是作为研究对象

8、的人不再是束缚于性别关系和社会结构网中的被动客体,而是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做出调整的性别关系中的主体。这个主体虽然从根本上受制于性别关系的潜规则,但同时也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冲破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