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

ID:9591952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3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_第1页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_第2页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_第3页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_第4页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作者】吴英【作者简介】吴英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邮编 300073【内容提要】《现代化新论》是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研究创见的一次最集中的表述,它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一元多线历史观、现代化的内涵、现代经济运动的共同规律和现代化模式的概括四个方面提出来一些不同看法。【关键词】一元多线/现代化/规律/

2、模式【正文】罗荣渠先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知名教授,辞世前担任北大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对现代化这个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有独到见解和独特贡献。1993年10月罗先生推出他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这是他积多年潜心研究建构的现代化“新论”的一次最集中表述。全书从阐释他的新发展观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剖析,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经历的艰难历程,涉及了现代化进程的全部基本问题。因此,欲了解罗先生就现代化问题所持新论的全貌并作出辨析,《新论》当是最好的蓝本。我们从《新论》一书了解罗先生就现代化问题提出的“新”论,一方面感到,它的确为研讨现代化问

3、题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同时也觉得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为此,特略陈己见,以就教于诸位师友。  一、“一元多线”历史观带来的困惑“新论”的理论思想基础是“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罗先生讲:“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把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解释为单线式的。”[1](P52)于是,他“按照马克思本来的构想,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突出以生产力标准代替生产关系标准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客观主导标志”[1](P3)。这一“新”发展观列举史实,否定人类社会历史演进机械地循着五种生产方式(或五种基本类型生产关系)单线依次推进。这有其合理性

4、。问题在于,罗先生提出的新的划分标准恐怕也难于成立。如他认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依次经历了以下阶段:1.原始生产力;2.农业生产力;3.工业生产力。由三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划分出人类宏观历史演进最一般的大阶段:采集一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新的历史发展观由此提出了覆盖整个历史时空的“三阶段”演进论,而且每一阶段的内涵都极为空泛,似乎这样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现形态的多样性而被证伪。但是,“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之类的提法,毕竟太笼统,还容易造成误解。为了使这一历史发展理论看起来能够与复杂多变的实际历史进程吻合,罗先生提出了三个论断来支撑他

5、的基本论点:其一,“在同一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式的,发展的道路也是多模式的。但这绝不是说,历史发展是漫无规律性的,因为社会生产力限定了其发展的客观物质界限,而生产关系在大的方面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1](P72~73)。我们从生产力视角不妨把它称之为“有限发展空间说”。其二,“相应的生产力水平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相应的社会经济结构--------------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

6、----------------------------------------------------------------------------------------------------------知识就是力量-----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知识改变未来----------------,但是由于每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1](P61)。我们不妨称其为“生产力的巨

7、大适应性说”。其三,“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不是一般的社会变动,而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样的历史运动——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内因,即新生产力孕育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大变革的必要条件;外因,即异乎寻常的特殊因素的凑合,则是社会大变革的充足条件”[1](P67)。《新论》中称之为“突变说”。以上三说——有限空间说、适应性说和突变说——构成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的理论前提。有这样三个理论前提支撑,罗先生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确实显得比较厚实。但当我们对“三说”深入思考时,

8、就难免产生一些困惑。困惑之一,是来自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个难题——什么是规律问题。因为,“有限发展空间说”也好,“生产力的巨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