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

ID:9588990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_第1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_第2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_第3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_第4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摘要:民本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政治思维,正是现代人探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生态文明背景下,民本思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民立,即民(人)参悟到与自然和谐共存基础上体现对于自然的道德与法律主体地位;民意,是民立的内在规定,即人的“内在自由”与自然界进化规律的有机统一;民智,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即相信与依赖民众的智慧,将民众的自主与自治置于多中心环境治理架构之内;民富,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工具理性目标,即以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同构增长,满足人类现实的生活欲望与物质需求;民用,是环境问题解决的价值理性目标,即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共享与普惠。  关键词:

2、民本;民立;民意;民智;民富;民用  中图分类号:D09传统民本思想中,孟子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本原溯至人的本性(仁),“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因此,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却必须“立心”、“养心”、“养性”,成为圣人、君子,“由仁义行”才体现本性。古汉语没有“自由”一词,但自由是文化产生的条件,“只要够称得上是文化,尽管找不出自由主义及自由的名词,其中必有某种形态、某种程度的自由精神在那里跃动。”③由此,孟子主张的显然仅是“入世有为”的“外部自由”。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老子》第二十五章)“道”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本质上是“自然无为”,“无争无欲”的。所以,人的本性就是“法自然”,就是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无知、无私、无欲、自然无为。现实中由于人(包括君主)丧失了纯朴的自然本性,于是产生了自私心和占有欲,社会争斗不已、动乱不息。所以,老子主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八章)。显然,道家追求“避世的自由”也是“外部自由”。宋明理学发展了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依据《易·系辞传》中“生生之谓易”和“天地之大德曰生”,对“仁”作了本体论的新诠释,也接近于“人法自然”。  “民意”仅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外部自由”。一方面必然要求勤俭节约,

4、节制物质欲望。如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伦语·述而》),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另一方面也有人应与“四时合其序”的要求,如历史记载的“神农之禁”、“禹禁”,以及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加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粱惠王上》)。这些在今天看来,多数人会赞同它们的合理性。但之所以认为合理,其实正是符合了我们内心永远澎湃的“内在自由”诉求,否则就会出现“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这种赤裸裸的、反人道的压制。当然,“内在自由”本质上就是精

5、神的为所欲为,脱离“外在自由”的框架而错误地将其等同于现实的自由时,必导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所以,生态文明背景下民本思想蕴含的“民意”,彰显人对自然的“内在自由”,绝不是要求外界力量、自然变化规律绝对服从于它。作为“外在自由”的基础,“内在自由”的意义在于为“外部自由”的合法性提供唯一与终极的判断标准。    三、民本思想的生态路径:民智    民智,即民众的智慧。它是依民本思想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路径,要求从肯定民众的智慧出发,相信与依赖民众的自主与自治能力,在多中心环境治理的架构内追求问题的解决。在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众的智慧是享有政治主体地位的前提。夏勇先生认为,从《尚书·泰誓》“天视自

6、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到孟子说“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勿取”、“国人皆曰杀,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民众已经成为自行与天相通的独立的人格主体和政治主体。但从孔子所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伦语·先进》),又表明先秦民权思想还是晦暗不显的。④按本文划分“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方法论,所谓已经成为政治主体,其实就是指体现了“内在自由”;而“晦暗不显”则是看到了欠缺“内在自由”基础的“外在自由”之现实存在。两种自由理念皆萌发于传统民本思想之中,却从未统一,正是夏勇先生所说的“缺乏明确的作为制度操作概念的民权”,这也可部分地解释我国封建社会长期

7、的治乱循环。而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于对民众智慧的否定。孔子坚持“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伦语·阳货》),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上》)这种先天的“民愚”观念直到毛泽东提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从根本上涤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