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

ID:19476646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2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_第1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_第2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_第3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_第4页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视域下民本思想的层次展开研究的论文摘要:民本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政治思维,正是现代人探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生态文明背景下,民本思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民立,即民(人)参悟到与自然和谐共存基础上体现对于自然的道德与法律主体地位;民意,是民立的内在规定,即人的“内在自由”与自然界进化规律的有机统一;民智,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即相信与依赖民众的智慧,将民众的自主与自治置于多中心环境治理架构之内;民富,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工具理性目标,即以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同构增长,满足人类现实的

2、生活欲望与物质需求;民用,是环境问题解决的价值理性目标,即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共享与普惠。  关键词:民本;民立;民意;民智;民富;民用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12-0025-04    民本思想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虽起自我国古代典型的政治思维,是国家与政治哲学的基本形式,但一旦拂去种种御民学、统治术厚裹的岁月尘埃,无疑正是现代人类孜孜以求的公共事务治理之要道。在当今面临政府与市场对环境问题解决的“双重失败”之下,自当成为探寻第三条道路取

3、之不竭的理论资源。而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文明就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全过程。所以,因应环境问题解决的殷切渴求,在人类社会迈入生态文明之际,民本思想必然发展出其崭新的内涵。    一、民本思想的生态基础:民立    “民立”,即“民”相对于自然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性。wWw.11665.coM当然,“民立”绝不是主张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社会人以其理性反省的能力,面对环境与生态危机,在参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基础上体现对于自然的道德与法律主体地位。西方哲学从关注宇宙自然开始,柏拉图说到泰勒斯

4、抬头观察星空时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一个聪明机智的色雷斯女仆嘲笑道,“他渴望知道天上的事情,以至于不能看到脚下的东西”。柏拉图加上一句,“这个嘲笑适用于所有的哲学家”。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类的研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循环问答暗示人是能对理性问题作出理性回答的动物。自此,人因理性能力独立于自然在西方文化中成为定律。但自奥古斯丁指出理性的含糊不清与神秘只有靠基督教的启示才能解决之后,“人本”哲学堕入与“神本”的深深对峙之中。启蒙运动使人本思想再放耀眼光芒,却走向人

5、对物绝对支配的极端。自然作为“事务的堆积”,越来越被解读为一个被动的、惰性的概念。外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被严格区分,自然与文化、自然与历史、农村与城市、人之外的物质与人的精神等相互对立。《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要求信徒们“尽心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霍布斯也说到,“人待人如上帝,就公民之间的关系而言属实”①。但从未有过“爱物如己”、“人待物如上帝”的观念,人相对于自然的主体性仅仅体现在利用与利益层面而绝不体现在道德之中,人独立于自然走向狭隘的人类

6、中心主义。  而传统民本思想中,孟子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本原溯至人的本性(仁),“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因此,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却必须“立心”、“养心”、“养性”,成为圣人、君子,“由仁义行”才体现本性。古汉语没有“自由”一词,但自由是文化产生的条件,“只要够称得上是文化,尽管找不出自由主义及自由的名词,其中必有某种形态、某种程度的自由精神在那里跃动。”③由此,孟子主张的显然仅是“入世有为”的“

7、外部自由”。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本质上是“自然无为”,“无争无欲”的。所以,人的本性就是“法自然”,就是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无知、无私、无欲、自然无为。现实中由于人(包括君主)丧失了纯朴的自然本性,于是产生了自私心和占有欲,社会争斗不已、动乱不息。所以,老子主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八章)。显然,道家追求“避世的自由”也是“外部自由”。宋明理学发展了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依据《易·系辞传》中“

8、生生之谓易”和“天地之大德曰生”,对“仁”作了本体论的新诠释,也接近于“人法自然”。  “民意”仅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外部自由”。一方面必然要求勤俭节约,节制物质欲望。如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伦语·述而》),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另一方面也有人应与“四时合其序”的要求,如历史记载的“神农之禁”、“禹禁”,以及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加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