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

ID:9588674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_第1页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_第2页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_第3页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_第4页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原文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802【原刊页号】122~127【分类号】G3【分类名】中小学教育【复印期号】199809【标题】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反思【作者】王晓华【作者简介】(王晓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 北京 100875)【正文】  战后,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深入,社会已逐步由传统的物质形态向信息形态转变,原有的以物质创造为目的人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也不能再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劳动力资源的观念结构、能力结构进行重组。作为劳动力养成所的教育领域首当其冲地受

2、到这种转变的冲击,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以适应新型社会挑战的呼声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中等教育由于其自身就业与升学的双重职能所决定,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美国也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顺应这种历史潮流,在中等教育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其涉及范围之广,社会参与程度之高以及投入经费之多都独步于各国;其成功的经验及改革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对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仍在持续且将继续发挥其作用。但如同一些美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有世界上一流的学校和二流的教育。教育实际发展水平与应当达到的质量、效益目标之间存在差距,致使美国

3、中等教育陷入了质量、效率与公平的二难抉择之中。这种二难困境从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纵向上加以审视,则表现了不同阶段改革目标间内在逻辑连贯性的缺失,出现了改革目标如钟摆一样的游离现象。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开教育自身内部因素外,还应该有美国社会固有传统、观念等深层的原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以教育领域的一些特有问题形式加以表现。所以社会性因素的探讨有助于廓清教育领域自身无法克服和避免的误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借鉴美国改革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基础。      一、课程改革目标的不确定性导致改革与改革之间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丧失  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包含着不同的发展

4、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而作为一个系统或整体的改革活动则应具备一个总的方向性目标来统摄不同的阶段目标,以保持改革目标特别是阶段目标间的内在逻辑一致。否则便会导致阶段目标间的不协调,甚而导致目标的摇摆。纵观战后美国中等教育改革,恰恰缺乏一种主流的能统摄不同阶段改革的目标体系,从而形成不同的改革目标的摇摆现象,即所说的“钟摆现象”。钟摆的一端是“优异”,而另一端则是“需要”。这可以从战后四次大的中等教育改革目标可以看出。  学科结构运动:这次改革目的在于从50的代所提倡的“生活适应”教育转向“天才教育”,强调基础科学知识的教育,如提出“新三

5、艺”的教学等,以提高教育质量,加速人才的培养。所以这次改革重在强调教育质量。  生计教育运动:这是美国政府为缓和70年代的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失业危机而在教育领域发动的一场改革运动。其改革重点在于就业技能的培训,这可以说是从当时的社会需要而非教育的质量出发的教育改革活动。  基础回归运动:目的是使教育重点回到基础学科。主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强调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实质上是对教育在质量上提出要求。  80年代以来的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基础回归运动基础上的升华和完善。以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于1983年公布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其

6、起点和标志,其核心仍然在于教育质量。  以上四次改革活动的目标显示,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中教育改革遵循着质量——需要——质量的目标模式。这种改革目标的摇摆不仅存在于大的改革之间,即使在具体的改革活动中也有表现。布鲁纳在《教育过程回顾》一文中认为:“不应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而应更多地从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来关注知识。”而布鲁纳正是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这实质是对学科结构运动本身的否定和对教育质量的反动。同时这也显示出改革运动的理论家们对“需要”与“质量”二者进行理论取舍的矛盾心态。正是由于理论指导意义上的摇摆不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60年

7、代改革的命运。  可以说,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上看,质量与需要二者的摇摆一直贯穿于美国四十年的改革之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这是美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不确定的必然结果。美国社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美国社会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一是美国社会历史较短。作为移民社会,融合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肤色、持不同文化信仰的人。所以美国社会更多的是以地域为其表征而非以文化为其标志,不同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必然在一定的地域内导致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或交叉或悖逆,从而很难形成一种能统摄不同文化人价值观的主流价值体系,这也可以说是

8、美国文化先天不足所致,同时,美国社会两百多年的“年轻”历史无法积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当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异质文化时,缺乏一种主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