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

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

ID:9584077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_第1页
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的日语课程设置,大多以考取JLPT等级证书为目标,忽视了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语言知识与文化形成了割裂,导致学生对意思相近的词汇、语法等理解不深;与日籍人士交流过程中无法把控话题;语言使用不得体,敬语使用不当,习惯用语掌握得较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薄弱。  一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范围较广,包括不同种族间、不同民族间、同一意识形态内的不同群体间及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际等。本文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中日之间的国际性跨文化交际行为。

2、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认识到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障碍,并有针对性地跨越和回避,得体、有效地利用日语同日籍人士进行信息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和表达等方面的交际能力。  二日本文化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情感与逻辑的统一。学习日语,必须对日本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避免母语迁移现象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词汇为日语、表达逻辑为汉语的中式日语。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等观念、看法的表达,汉语的表达方式是我觉得我认为等语法结构,逻辑上相对应的日语本文由.L.收集整理为と思う。然而实际的会话过程中,日本

3、人秉持暧昧、模糊的态度,往往不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人)是在强加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会把思う改为被动态,以と思われる的形式表达,直译为这件事被认为是这样的,暗含一种其实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我也一样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削弱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增强语句的客观性,减少强加意志于对方的感觉。要理解和把握日本民族语言的模糊性,就不能仅限于词汇和语法的记忆、习题的练习,深入了解日本文化,才能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使用日语同日籍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法、词汇等正确的使用,同时还应注意尊重日籍人士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

4、等,保证语言的得体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就要注重日本文化课的设置。  三目前日本文化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学习者的学习功利性较强,忽视对日本文化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两年学习时间,其间还有大量的非专业课程需要学习,专业课程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客观上使得学生更想学习能够直接用于工作的知识,而忽视了需要长期积累日本文化课的学习。  日本文化课程设置需要改进。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学习者的不重视,教师也往往难有积极性。教学内容大都是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以

5、旁观者角度审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几乎没有交集;教学方式依然按照备课、宣读PPT、考试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加忽视对日本文化的学习,教与学陷入恶性循环。  四调整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当下流行的吐槽达人伪娘等词汇都来自于日语,学生对于这些词汇是如何产生的却知之甚少。比如吐槽的日语表达为ツッコミ,来自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艺术),是指把对方言语或某些社会现象等一些不良或有趣的地方,用调侃或讽刺等语言进行抨击或

6、赞扬。ツッコミ的罗马音为tuccaomi,词汇先传入台湾地区,台湾当地人按汉语的读法,音译为吐槽,后经过网络流传至大陆。从这个角度切入,讲解日本的漫才等传统艺术,古老与流行相统一,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微观的角度深入生活,比较异同。从生活中体会和学习日本文化,通过比较异同的方式,将课程的内容从介绍转变为学习。如在讲解日本交通的相关知识时,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斑马线、十字路口、天桥、地下通道等词汇,讲解中日之间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日本的私家车向行人鸣笛,是表示让对方先行,而在中国则是提醒有车通过,行人

7、回避。再如讲解日本饮食时,先引导学生学习就餐礼貌用语,并就广为流传的我开动了这一用语的误解进行讲解。我开动了的相应日语是いただきます,是动词得到的敬语,表示得到自然馈赠的食物或者是做饭人的馈赠,而不是表示自己开始吃饭了。微观深入、异同对比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改变教学过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课程学习不可缺失的环节,但全过程如此就成了填鸭教学。设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行为的主体。让学生分组或个人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一至两周的研究与准备,并让代表或小组在课堂

8、上以演讲、放映PPT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摆脱填鸭教学的桎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