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3926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思想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思想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20世纪中西方史学史上比较典型的两种“新史学”范型的普遍共性、不同特点及优劣得失进行一番认真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和全面总结。梁启超和鲁滨逊在史学上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他们的史学思想却在时代的感召下产生了某种“共振效应”,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键词: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思想20世纪初,梁启超作为中国新史学思潮的旗手,针对封建史学的弊病发起“为史界辟一新天地”的“史学革命”,1902年梁氏名篇《新史学》发表。梁启超的《新史学》,尖锐地批判封建史学,明确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家的任务。中国史学开始脱离
2、二千余年的传统,揭开了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序幕。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把它与1912年问世的美国现代新史学派的奠基者詹姆斯·鲁滨逊的《新史学》作对照,二者史学思想真是何其相似乃尔!在现代美国史坛,鲁滨逊的《新史学》发表后,其门生称此书在美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称此书为“新史学派”的宣言书。二者在史学上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他们的史学思想却在时代的感召下产生了某种“共振效应”,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就此试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在世界史学史上,首先提出“新史学”概念的是梁启超。1902年,他发表了《新史学》,基本内容为大家所熟知。《新史学》全书由6篇文章组成
3、,即第一篇《中国之旧史》,他以整节的篇幅来激烈地批评中国的旧史。他提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几近全盘否定。他认为中国的旧史学维护专制统治,是愚弄人民的工具,是“霸者的奴隶”。批判封建史学的“四弊二病”,即“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以上四者,实数千年史家学识之程度也。缘此四蔽,复生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其所贻读者之恶果,厥有三端,一曰难读,二曰难别择,三曰无感触。”第二篇《史学之界说》,他介绍了“新史学”的具体
4、含义,并进一步提出要以进化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导。第三篇《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他叙述了世界上各民族的发展史,把西方强大的民族称为“世界史之正统”、“世界史的人种”,指出只有世界史的人种才能称雄世界,使全世界受他们的影响,并助其发达进步。他高度赞扬西方民族的强盛和发达,详细叙述欧美民族从古至今如何扩张、如何进取、如何以先进的文化和强大的武力征服世界,结果成为世界史上的“主人翁”。第四篇《论正统》,他彻底否定了史家正统之辨的意义。借批判旧史学的”正统论“来彻底否定专制专权的合法性,反对君统,拥护民统,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同时主张今后的史学彻底摆脱正统论的束缚。第五篇《论
5、书法》。书法,也就是“史笔”,即古代史家在撰写史书过程中,评价史实、褒贬人物的原则及写作方法。他主张史学应叙述民族的进化,而不是仅仅记述个人的事迹,或褒贬个人的行为。他提出新史学的书法应当像吉朋的《罗马史》那样,以伟大高尚之理想,褒贬一民族的优劣,分析民族强盛或衰亡的原因,使后起之民族读后不无借鉴。第六篇《论纪年》。他反对用帝王纪年法,而大力提倡用孔子的生日纪年。总括起来看,《新史学》的主要史学思想如下:第一,批判旧史和旧政治;第二,赋予史学强大的政治功能;第三,规定史学对象为民族发展史,而且主张新史学为国民而作,今后的新史书要写国民的事迹;第四,主张历史学应广泛
6、吸取多学科的先进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鲁滨逊是美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1912年,鲁滨逊将其历年发表的演说和论文结集出版,题为《新史学》,这部书奠定了他在欧美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鲁滨逊的《新史学》一书由8篇文章构成,各篇虽然自成体系,但“史学革命”的精神贯穿著作始终。第一篇是说明“新史学”的宗旨和意义。他认为,我们研究历史,并不是因为过去可以给我们种种教训,实在是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的知识来说明现在的问题。因为惟有历史,可以说明现在各种制度。第二篇是说明史学观念的变迁。鲁滨逊历数欧洲史学界从上古时代以来历史观的流变,指出了“新史学”的方向应建立在一种真正意义的
7、“科学”的历史。第三篇是史学的新同盟军。主要说明“新史学”中的历史学与各种新学科的关系。他认为历史的进步,必须借助其他新兴学科的帮助。这些具有同盟性质的学科主要是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第四篇是思想史的回顾。本篇主要通过对欧洲自希腊、罗马时代以来思想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撰写“思想史”的重要性:“要改良社会,必先改变思想,必先明白思想的变迁。”第五篇是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知识。这里的普通人是指在社会上居大多数的从事工业的工人,当然,这里的历史不再是那种关注“政治”的历史,而是与工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产业史”。第六篇是罗马的灭亡。第七篇是1789年的原则。这里的
8、“178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