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087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技巧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技巧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教师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教学过程也组织得有条不紊,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井然有序,但课堂结尾却草草收场.究其原因,要么是结尾设计不合理,缺乏深度;要么是结尾虽然作了精心设计,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有些教师拖堂进行总结,这些现状直接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主要作用 1.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对本节课
2、的教学内容纲领性地、简明扼要地梳理、概括,使学生明确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新方法牢固地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2.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提出与本节和后续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都具有本文由.L.收集整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形式 1.总结式结尾. 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地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结尾形式,称之为总结式结尾.如中心对称图形小结时,本节应掌握:①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②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及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④判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归纳与总结,能使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节所学知识. 2.呼应式结尾. 新课伊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尾利用本课时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始问题,这样的情境串联设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就是呼应式结尾.例如,教学垂径定理时,课始提出我国古代建筑赵州
4、桥的主桥拱跨度为37.4米,拱高为7.2米,设置悬念:谁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主体部分讲垂径定理及其初步应用,结尾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画出数学图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学生尝试应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模型,求主桥拱的半径.③教师点评,归纳、小结方法,师生共同给出实际问题答案.这样的课堂结尾,前后呼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突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巩固了新知,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探究式结尾. 在课堂结束时,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既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开拓学生的
5、视野.例如,在菱形一课结尾时,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一个内角是72°的菱形的分割(1)在菱形ABCD中,∠A=72°.请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将菱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画图工具不限,要求画出分割线段;标出所得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不要求写出画法和证明;只要有一条分割线段位置不同,就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分法.(2)你能把上述菱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有多少种分法?试一试!这样的课堂结尾设计,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的活动探究,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6、,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4.衔接式结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内容前后紧密相连,教师可在结尾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急于求知下节课的内容,使这节课的结尾成为下节课的开始,让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结尾形式称为衔接式结尾.比如:在教学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写出一个系数十分麻烦的一元二次方程:2014x2+998x-2015=0,让学生判别根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求其两根的平方和,学生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求根,然后计算,但系数之繁使他们为难.进而指出,下节课还有系数更加繁复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要求根的平方和,这种结尾
7、给学生一种暗示:不能硬算,需要寻求新的关系.这就为下节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做了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5.开放式结尾.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收获,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困惑,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课堂结尾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要具有开放性.比如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将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
8、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