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

ID:957806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_第2页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_第3页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摘要】通过对腰椎不稳定患者使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腰椎不稳定中的治疗效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组织切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6个月~6年随访,JOA评分优良率为95%,椎间隙高度恢复率、复位率、骨愈合率均达98.6%。[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术中技术操作,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提高骨愈合率。对Ⅰ~Ⅱ度腰椎滑脱可有效复位,保持腰椎稳定,改善临床症状,是一种治疗腰椎不

2、稳定的理想方法。【关键词】腰椎不稳定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扩张型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urativeeffect,indicationandcareforcage,thepatientsbarvertebraeinstabilitybarinterbodyecstaticfusioncage.[Method]Thereale31andfemale11,aged35~78years(averaged46years)andsufferedusnonunionin26casesanddegenerativ

3、espondylolisthsisin16cases,includingspondylolisthsisofL3、45cases,ofL4、523casesandofL5S114cases.AccordingtoMeyerdingclassification,therebarcanal,resectionofvertebraldisc,insertionofecstaticfusioncage.Thecurativeeffectonthsto6years,theresultsbarspondylolisthesisofgradeⅠ~Ⅱ,the

4、ecstaticfusioncagehasgoodeffectonrecoveryofinterspinalhEIght,improvementofbonefusionrate,maintaininglumbarstability,relievingclinicalsymptom.Itisagoodcurativemethodforlumbarvertebraeinstability.Keybarvertebrae;instability;lnterspinousfusion;Lumbarinterbodyfusioncage;ecstat

5、icfusion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不稳定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既往部分学者使用普通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定,常因手术适应证选择和术中操作不当而造成手术失败,特别是椎间融合器下陷和滑脱将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加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但却明显增加了手术难度、创伤和经济负担。本科自2000年3月~2006年8月采用一种扩张型钛合金螺纹椎间融合器行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定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21年,峡

6、部裂滑脱26例,退行性滑脱1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23例,L5S1滑脱14例。根据Meycrding分类,Ⅰ度29例,Ⅱ度1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或腰腿疼痛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或单下肢间歇性跛行。本组患者术前均常规摄正侧、双斜位和屈伸位动态X线片,38例行CT或MRI检查,以了解椎管和脊髓情况。术后l周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滑脱即刻复位率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率。1.2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前定位,后正中切口入路。显露棘突及双侧椎板至关节突,切除病椎全椎板及上关节突内侧部分,扩大神经根管并松解神经根,保护并牵开神经根

7、,切除椎间盘组织,必要时应用绞刀彻底清除残留椎间盘,选择合适大小直径的环钻行双侧钻孔(女性12号,男性14号),丝锥攻丝,使用与环钻直径一致的扩张型椎间融合器分别植入椎间隙两侧,缓慢将椎间融合器中间螺帽拧入底部,使融合器前中部膨胀撑开,以恢复椎间隙和腰椎前曲生理弧度。将减压取出的自体骨剪碎填入椎间融合器内,拧紧后盖,冲洗并缝合伤口。伤口愈合拆线后,即可戴腰围下地行走。1.3疗效评价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推荐的下腰部评估系统,其指标包括主观症状(下腰痛、腿痛、步态,0~9分)和临床体征(感觉和运动障

8、碍、直腿抬高试验,0~6分)。无症状者15分,术前和随访时行二次评估,测量好转率(RIS),结果判定:RIS>75%为优,50%~75%为良,25%~49%为中,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