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ID:9574440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应用强化理论,可以促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强化理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他们看来,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在教学中,强化理论的成功运用要靠教师的正确操作。为了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积极努力地学习,我们必须把强化这一重要元素融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以下几点是我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关于强化理论的运用:  一、激发

2、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本文由.L.收集整理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兴趣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质量也就越好。因此,明确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那么,怎样才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外部强化转化为自我强化呢?  一方面,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要强化可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

3、有关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恰当地运用外部动机,使外部诱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来学校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技能性的内容,我们可以让他们有亲身操作和展示的机会;对于理论性的内容,可以通过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达到理解基础上的长时记忆。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O

4、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讲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后,学生学到的是一个界面,一排菜单,一堆按钮,枯燥而烦琐,这时可以在每个软件使用阶段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例如:利用Word软件完成自荐书的制作;利用Excel软件对同专业学生高考成绩进行排序,分别统计男女生在前50名中所占比例等。通过一些具体而又实际的操作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操作任务后,那么这一系列的操作知识都得到了强化,遇到同类型的情况,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普遍没兴趣,这时

5、必须有机械记忆的要求,要求学生先记住知识点,再在老师讲解和自己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强化知识点,最终达到长时记忆。  三、重视平时反馈,及时反馈,让学生获得强化高等教育教学中,很多课程往往只有在期末才有期末考试,而平时的作业更多的是要学生收集资料或者把以前的知识复习一遍。这样,学生只有到学期末才能通过考试知道自己是否有成长和进步。因此强化过于滞后也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高。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部分任务进行一些实时的测验,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又可以及时从测验中找出教学中的盲点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6、。每次测验安排在一个软件操作模块教学后,主要测查的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及时强化他们努力学习的行为,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改变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查制度缩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平时成绩达到相当的比重,如70%以上。同时,平时成绩的构成应重点放在上机测验和平时作业上,放在学生对一个软件的整体应用上,学完一个软件就考查每个学生对该软件的综合应用,并把这个考查结

7、果放入到学生成绩中。通过这样的措施就可以强化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总结和反馈。  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盛行的观念是60分万岁,在高职院校这种观念也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都只重视动手操作的学习,对于理论学习往往都抱着能过就行的态度,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是阶段性的,可能因为到工厂实习使理论学习中断,强化也无法及时地持续,所以在我看来,强化理论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有一定的限制性。但无论是高中的学习还是大学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强化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重视课堂

8、教学中强化的问题,因此大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强化的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