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ID:9570284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3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_第1页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_第2页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_第3页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_第4页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本文试图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文论文联盟.L.学语言的研究状况做宏观扫描、深度观照和焦点透视。  本文的取材范围是2000年至2010年国内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学语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兼顾论著。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标准,一是因为论文具有广覆盖性,学术期刊网可以从作者、题目、关键词、全文、相关当然,也有一些从整体上探讨文学语言美学特征的文章,如李贞、陈童《基于文本的汉语文学语言审美》则从文学文本出发,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2、一是不同层次的文学语言审美,既从语词、语句、语篇三个方面分析文学语言的显性审美,又从意象、形象、意境三个方面分析文学语言的隐性审美。二是不同性能的文学语言审美,对描写语言、叙述语言、抒情语言和议论语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论文联盟.L.三是不同文体的文学语言审美,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体的文学语言审美异同进行了深入考察。四是不同创作主体的文学语言审美,又探讨了具有不同个性不同风格创作者的不同审美表现。而冯宪光的《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文化与诗学》2009年第2期)则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

3、切入,认为文学语言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符号,作家创造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语言结构来显现审美意识形态,读者则通过这种语言结构来体验感受审美意识形态,而这种语言就是内指性的语言。可以说,以上两种认识都是较有新意的。  也有一些学者对文学语言进行哲学思辨,如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盛光希《文学语言的二元对立与统一》(《文艺报》2006年9月7日)、曹卫东《文学语言与文学本质从哈贝马斯对德里达的批判说起》(《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谭学纯的《存在编码:米兰昆德拉文学语言观

4、阐释》(《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1期)等,这些文章,或吸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或借鉴国外新潮哲学理念,都对文学语言的根本问题作出回答并有所深化。  从其他视角透视文学语言的论文还有很多,有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如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有从认知学视角分析的,如谭学纯《修辞场、语象系统、修辞认知和文学阅读》(《福建论坛》》2006年第2期);有从叙述学层面探讨的,如朱玲《叙述长度和语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一个修辞诗学问题》(《文艺研究》2010年第9期);有从文化

5、学的角度考察的,如刘安海《赋予文学语言以人文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构筑了文学语言研究的繁荣景象。    二、深度观照:文学语言研究的百家争鸣  以上是从文学语言研究的面上扫描的,大致勾勒其研究广度。如果从研究深度考察,有四位学者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他们是语言学界的谭学纯、王培基和文学界的泓峻和张卫中。    1.谭学纯的文学修辞学  早在20世纪末,谭学纯就对文学语言有着深入研究,他与唐跃联名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20余家报刊发表探讨文学话语和建构文学语言学的

6、学术文章,并于1995年出版了《小说语言美学》。到了21世纪,他不但独著与合著了《接受修辞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人与人的对话》(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和《广义修辞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而且发表了重要的文学修辞学学术文章20余篇,对文学语言及文学语言的修辞建构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在21世纪出版的三部著作中,虽然从书名看似乎属于一般修辞学或修辞哲学,但就其思考对象和取例来源看,则主要还是文学文本和文学修辞行为及其修辞成果。我们在《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中曾对三部书有所评价,对《接受修辞学

7、》,我们指出:谭学纯等的接受修辞理论借鉴西方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理论,对汉语修辞的接受机制和规律、特征和方法做了建设性的理论探讨,它不但扭转了过去只注意表达修辞的一头沉研究套路,而且完善了修辞学的科学内涵,他认为,修辞信息=语义信息+审美信息,修辞活动是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美活动,而修辞过程则是修辞信息从表达到接受的运动序列,仅此一点,就为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高万云,2008:613-614)对《人与人的对话》,我们认为这是一部为修辞提供哲学基础的著作,构筑了一个人与人对话的修辞

8、哲学体系,特别强调,最后,《人与人的对话》又回到了对文学话语的倾听文学阅读。把艺术对话修辞定格在双向互相建构的本体设计上,完成了他的哲学旅程。从而为他的广义修辞学的建立铺好了最后一块基石。正是因为《人与人的对话》深刻地揭示了对话的语言性、修辞性、文学性和哲学性,所以,此书在语言学界、修辞学界、文学批评界和哲学界都受到欢迎,成了多学科与之对话的特殊文本。(高万云,2008:615)而对《广义修辞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