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0049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马齿苋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齿苋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马齿苋提取液体外抗菌实验效果。方法用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受试菌。采用几何级稀释法测定马齿苋提取液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马齿苋对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较强,MIC范围分别为7.81~0.97g·L-1和31.25~1.95g·L-1,MIC50和MIC90分别为3.90,7.81g·L-1和7.81,31.25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抑菌效果较弱,MIC范围均在125.00~3.90g·L
2、-1之间,MIC50和MIC90均为31.25和62.50g·L-1。结论马齿苋对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关键词】马齿苋黄酮类物质抑菌作用病原菌 马齿苋PortulaceoleraceaL.是马齿苋科植物,别名:瓜子菜、长命菜、爬地苋、马齿菜等,是全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都是可食用的野菜。《本草纲目》中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李时珍曰:“马齿苋处处有之,田野有生……人多采苗煮晒为蔬”。马齿苋可治疗泄泻等病证。本实验研究马齿苋提取液的抗菌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种与培养基实验选用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G-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各20株。菌株均来源于临床病人体内分离所获得。培养基均采用普通营养琼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1.2马齿苋提取液的制备马齿苋购于临海市医药公司。准确称取烘干马齿苋100g,粉碎后用沸水、70%乙醇和60%丙酮提取,反复多次进行直至浸出液颜色变淡为止。接着将浸出液除去乙醇和丙酮并浓缩至80ml,用NaOH调节pH至7.0~7.
4、2,使沉淀物完全溶解,离心(4000r/min)15~20min,取上清液,并定容至100ml,即每毫升提取液为1g马齿苋粉末的提取液。 1.2方法 1.2.1菌液制备将冰箱保存的供试菌种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7℃培养18~24h,然后用预温无菌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制成浓度为109/ml。 1.2.2马齿苋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参照周氏[1]法,采用几何级稀释法。操作在净化工作台内进行。先取加塞无菌小试管12支,在第2、3管分别加入备用马齿苋提取液0.5ml;在第3~11管分别加入营
5、养肉汤0.5ml;用微量加样器从第3管开始倍比稀释备用马齿苋提取液至第11管;第1管加营养肉汤1.5ml,第2~11管各加1.0ml,第12管加2.0ml;第1~11管各加相应待测菌液0.5ml;第1管为阳性对照管,第12管为阴性对照管。药液浓度从第2管开始依次为250.0,125.00,62.50,31.25,15.62,7.81,3.90,1.95,0.97,0.48g/L,共10个稀释度,充分混匀,放置37℃培养18~24h。由于中药液本身的浑浊,细菌生长后使得肉眼无法观察结果,分别从每一管
6、中取两接种环接种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马齿苋对细菌的MIC,并计算MIC50及MIC90的药物浓度[2]。 1.2.3结果判断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中草药对细菌的MIC标准,笔者参照同类实验[3]的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即MIC<7.81g/L生药浓度时为较高敏感,当MIC在7.81~250.00g/L时为中度敏感,当MIC>250.00g/L生药浓度时为不敏感。 2结果 2.1抑菌活性马齿苋对供试菌体外作用有一定的差异。其对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较强
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弱。结果见表1。 表1马齿苋对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略) 2.2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根据抑菌活性实验结果,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的MIC结果见表2。 表2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的MIC值(略) 3讨论 马齿苋资源丰富,是药用食用俱佳的野生植物。它既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又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一大类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主要作用之一是抑菌或杀菌,低浓度时能抑菌,高浓度时能杀菌,马齿苋成分中还含有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多
8、巴明及少量多巴,以及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PP、维生素C、皂苷、鞣质、胡萝卜素、树脂、脂肪、氨基酸、多种有机物,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蒽醌类化合物[5],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具有特殊医疗保健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马齿苋对选用的G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对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作用效果明显减弱,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