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摘要】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以口服和外用制剂为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症状居多,抗菌类药品说明书较规范,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都已提及。儿科用药由于选择慎重,不良反应报数较少。【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由药物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既有防病治病的一面,又有产生不良反应的一面。随着国家药监局发布的非处方药逐年增加,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药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有的药品说明书不完整全面,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提的很少,这就造成了患者用药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增加,这也为零售药店的药学人员提出了重要的课题,监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进而为患
2、者提供用药安全咨询服务,最终避免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家药监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施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按照规定,在2a时间内我店共收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40例。从40例报告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点,先分析如下。 1报告数以口服和外用制剂为多4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口服药品占28例。因零售药品的品种特点,口服药品占大多数,顾客服用方便,购买口服药品的顾客占大多数,顾客回家后服用,出现不适反应,就到药店退货或换其他药品,我们药店规定,顾客购买药品在1周内且不影响二次销
3、售,质量合格,可以退换货,但注射剂、生物制品、须冷藏保存的药品除外。这就造成药店较容易在退货服务中发现口服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是形成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之一。 2口服中成药报告数量占1/3口服中成药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40例中占14例,而且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占13例。因为零售药店的中成药销售占所有药品销售的近5成,而顾客对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认为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于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一项更简之又简,这就给顾客带来误导,认为中成药可以随便服用,不会有不良反应发生。如一位顾客选用了某药厂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服用
4、3h后就出现了全身皮肤过敏,顾客前来询问,药学人员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在药物主要成分中写明含有乙醇,但在药品注意事项中并没提示顾客对酒精过敏者须慎用,结果造成这位曾对酒精过敏的顾客服用后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症状。另一位老年顾客服用了某生产企业治疗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的中成药,出现惊厥、抽搐等马钱子中毒症状,经医院抢救病情得到缓解。顾客是按正常用法用量服用,但因顾客是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肝肾功能都有所降低,造成马钱子蓄积中毒,而该药的说明书中并未提及老年患者需减量或者慎用。 3外用药制剂居多在40例报告中皮肤过敏的有15例,外用药皮肤过敏占8例,口服抗菌类药物占5例。因皮肤
5、过敏是最容易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症状,也往往是药品不良反应最直接最常见的症状,零售药店的药学人员和营业员也最易作出明确判断,尤其是外用药制剂出现皮肤过敏症状非常常见,顾客和营业员很容易识别。而口服抗菌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几乎在所有此类药品的说明书中都提到,所以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来药店报告概率较高。我店药学人员在处理此类不良反应时,首先让其停止服用该药品,再让其口服抗过敏药物,外涂较安全的消除皮肤过敏症状的外用药膏,症状一般缓解较快,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危害性。 4口服抗菌类药品报告主要是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口服抗生素在零售药店中属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虽然销售量较大,但在不良反应报告中次于
6、中成药和外用药的报告数量。而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也只有1例是新的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他7例都是说明书上的药品不良反应或注意事项一栏中已明确说明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抗菌类药品说明书更规范、更严谨、更科学。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药学人员和营业员要对抗菌类药品说明书仔细阅读,对其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顾客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说明,并随时提醒顾客使用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5儿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较少40例报告中只有2例儿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儿科用药在零售药店中也是销售品种较多的一部分,但在选用儿科药品时,家长一般较慎重,服用也严格按说明书方法
7、。儿科用药的药品成分也相对成人用药安全,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少,收集到的2例均是服用后出现皮肤过敏。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和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店药学人员和营业员的药学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提高了药店的整体形象。尤其是在顾客心目中对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这为我们更深入广泛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