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

ID:956610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_第1页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_第2页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_第3页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_第4页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  摘要:关于集群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及企业国际化研究的主流,许多文献探讨了如何增强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企业如何依托集群的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实现企业国际化。本文归纳和梳理了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集群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关键词:集群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集群(cluster)理论可以追溯到Marshall(1922)对于中小企业产业区(industrydistricts)的研究。按照MichaelE·Porter(2000)的定义,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2、关于集群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集群的定义、集群的分类、集群产生的原因、集群形成之后对于经济和集群内企业的影响,以及集群的周期性发展变化等等。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一般都是把集群看作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并分析集群环境下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和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研究者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集群是如何驱动企业走向国际化,企业如何借助集群的力量走向国际化,政府应该如何制定对应的政策帮助集群本身和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等等。  从表面上看,集群强调的是区域集中经营,而国际化强调的是全球经营,这两者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是MichaelE·Porter(2000)指出,在全球经

3、济中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地方性的、远距离的、对手无法匹敌的东西——知识、关系和促进因素;全球性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当地。王缉慈(2002)认为在全球化视角下,地方企业集群的发展既是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又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集群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产业重新分工的趋势,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当地的集群有效地融入到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企业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地运用所在集群的资源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集群系统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集群是由不同的企业按照特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集群作为一个系统首先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跨国企业的进入、政府政策

4、的干预等等,这些外部因素除了影响集群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之外,也会对集群内的组成企业产生间接的影响,为企业国际化创造机会。学者们根据集群诞生的机制以及内外部因素的不同而对集群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特殊的类型特点对于企业国际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集群的内部微观环境会对内部企业产生直接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使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获取集群资源来克服企业的劣势,赋予集群企业特殊的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一)集群创造企业国际化的机会  作为一个存在于开放经济环境中的系统,无论是内生型还是外生性的集群都不可避免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作用,而外部的因素也正是通过这种开放性影响集群的功能和结构

5、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目前文献对外部因素的考察集中在跨国企业上,如Markusen(1996)、Rugman(1995)和Verbeke(2000)。需要注意的是跨国企业有可能直接参与到集群的内部活动当中,或者从一开始就在集群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相对于集群内部开展国际化的那些企业而言,在本文中仍然将跨国企业看作是集群的外部参与者。总的来说,跨国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使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突破区域化的限制走向全球化;跨国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技术外溢(TechnologySpillover)和专门化的人才。  具体而言,王莹(2004)认为跨国企业的一个重大作用是

6、使集群个体丰富化,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集群内企业的国际化产生影响:打破了集群封闭的状态,为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化网络提供了可能性和示范作用;促进了集群内部的有序性,使本土企业有机会和跨国企业在价值链上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跨国企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本土企业提升了自己在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跨国企业培养的本土化人才为本土企业提供了人才来源。与此相似的,俞毅(2005)提到跨国公司能打破东道国集群发展中的锁定现象,并且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及其相关的技术溢出使得集群企业在低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等手段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而任胜刚(2004)认为跨国企业通过海外市场需求、区

7、外资金注入、软环境的创造等方面在集群中起到了企业孵化器(Incubator)的作用,黄德春、刘志(2006)进一步指出所孵化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化经营当中。  (二)集群类型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集群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集群内的企业国际化过程也会不一样。在涉及集群和国际化关系的相关文献中,国外有代表性的集群分类是Markusen(1996)的观点,他提出了四种典型的产业区类型:马歇尔式工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