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ID:955917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_第1页
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切口感染属于普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阑尾炎与结肠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高,约为20%。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分析2008年2月~2012年1月本院不同切口类型和不同抗生素应用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以探讨恰当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本文由.L.收集整理2012年1月到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2例,女58例;年龄23~46岁,平均(42

2、.1±8.5)岁。手术类型:阑尾炎47例,腹股沟疝48例,胆道结石和感染18例,大隐静脉曲张3例,甲状腺手术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穿孔3例,腹部外伤3例;切口分类:Ⅰ类切口(清洁)44例,Ⅱ类切口(清洁-污染)47例,Ⅲ类切口(污染)39例。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根据抗生素选择的种类不同分成青霉素类组、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3组,然后根据切口和给药类型再进行分类。用法有麻醉前0.5~1.0h和术后各半量、术后用全量两种。其中青霉素类组术前术后各半20例,术后全量19例,共39例;头孢菌素类术前术后各半22例,术后全量

3、21例,共43例;喹诺酮类组术前术后各半25例,术后全量23例,共48例。所有患者抗生素使用均为静脉注射,以5d为1个疗程[1]。  1.3判断方法  切口感染的标准参考卫生部医政司于2001年所颁布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在Ⅰ类切口中,3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Ⅱ、Ⅲ类切口中,青霉素类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差异有统计学

4、意义(P<0.05);而头孢菌素类组和喹诺酮类组在Ⅱ、Ⅲ类切口间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手术都必须进行抗菌药物治疗,邓平[3]总结以下情况应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1)人工装置与人工材料的手术;(2)Ⅱ、Ⅲ类切口;(3)患者属于感染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下降等;(4)手术较大、时间较长者术后情况较为严重者,或发生感染将产生较为严重后果的患者。  本研究发现,3种抗菌药物对于Ⅰ类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说明三类药物所表现的效果相近,但考虑到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少,

5、少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所以本文提倡采用青霉素类作为Ⅰ类切口预防性的抗菌药物。而Ⅱ、Ⅲ类切口中头孢菌类与喹诺酮类均显著优于青霉素类。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尤其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具有高度的组织渗透力,且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长的有效浓度,因此是预防切口感染较佳的选择之一。而同样喹诺酮类也有较好的抗菌性[5-6]。  此外,给药时间也是临床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术中污染通常发生在皮肤切开后到皮肤缝合结束前,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细菌可能对切口污染。因此抗生素的给药也应配合这一特点,即予以药物后药物峰值的浓度和细菌对组织攻击时间要一致。陈荣海认为,在术前0.5~1.0h内

6、给药效果最好[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时机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太少所致,应在今后临床观察中加以注意。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时应针对患者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避免过分依赖抗生素和耐药菌的出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轻患者费用和机体的负担,最终实现临床最优的治疗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