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ID:9557441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_第1页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_第2页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_第3页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_第4页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历史视域下西方语言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1语.L.言学发展至今,是多学科交互发展使人们对语言及其本质取得深入认识的结果。最近三十年,在全球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就是借助现代认知科学知识,把人类极其复杂的大脑机制与语言联系起来,从生物学角度让我们了解了传统单一专门知识已远远不够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乔姆斯基生成学派与莱考夫新锐理论学说之间的一场语言学战争。以莱考夫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坚持认为他们在哲学观、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观存在差异甚至对立。莱考夫说,乔姆斯基的理论不属于认知语言学,尽管他自己以及其他人这样认为。他近年来不断向生

2、成学派发起攻击,意在发动一场对乔姆斯基革命的革命。国内外乔姆斯基的支持者则认为乔姆斯基是当之无愧的、公认的第一代认知革命的领袖人物。从乔姆斯基的唯理主义和先天语言能力构成的语言理论体系到对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语言理论批评,乔姆斯基建立了心理主义语言学,导致了语言学界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又最终导致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的分析深入到对心理理论和心智的分析,再到对人类认知的分析,这一发展路线也是认知科学的发展路线。语言学界的争论一时很难盖棺定论,但争论必定推动学科的前行,也昭示着语言学研究的转折点已经到来。因为一切知识都注定会发生变化,语言学也不例外。这些

3、变化被科学家们称为范式转变。  范式转变一词在1962年由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指人们对人类生活中科学的和非科学的进步与变化的转折性观察和感知。库恩所说的范式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特定社团成员共享的信仰、技能、价值观等的集合;二是指这一集合中的某一具体方面,如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案例。就这一点而言,范式意为一套步骤、模式和假设。纵观作为文化载体和人类属性之一的语言历史,语言学理论思想和理念都在不断变化,其中不乏颠覆性的变化。关注语言学范式的转变与关注乔姆斯基和莱考夫之纷争同样有意义。  2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西方语言学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传统语言学、索绪尔结构主

4、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语言学和莱考夫认知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是指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初,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西方学术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可以溯源到希腊文化。古希腊一批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把语言问题当做哲学问题的一部分看待,从哲学角度分析语言现象,常常争论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录《克拉底洛篇》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哲学家苏格拉底周围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事物的名称是根据事物的性质被赋予的呢,还是根据协商而定的?《克拉底洛篇》的直接影响是引起了词源探索。按本质还是按规定的争论就是想知道词的来源在哪

5、里。当时人们认为,想要找到把词语及其对象联结起来的纽带就必须追溯词语的起源,发现每个词的真正最初的形式[4](P17)。这就使词源学成了语言研究的中心。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在研究逻辑范畴的过程中依据逻辑原理确立了传统语法的范畴体系。德谟克利特从逻辑原理出发对语句进行分析,区分出两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式主词和谓词。柏拉图也从逻辑角度对语言表达形式作了分析,区分了语句的两个基本要素:名词和动词。柏拉图对句子及其成分的分析成为语法分析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柏拉图已提出的范畴,把词分为三类:名词、动词和连接词。他另外还提出了格的概念,把名词和动词的所有与基本形式不同的词形变

6、化都叫格的变化。由此可见,古希腊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语法范畴及其精确化和系统化。  希腊的统治中心在公元前4世纪转移到马其顿。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凭借军事力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逐渐成为了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城内规模巨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学者研究希腊古代分化日益明显,语言学开始取得独立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后期,亦即19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青年语法学派(也称新语法学派、莱比锡语言学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与以往比较语言学家的根本分歧在于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发展过程性质的认识。他们强调现代语言和方言的重要性,力求尽量精

7、确地观察历史发展中的语言事实,坚持在分析语言现象时不超过已证实的材料范围,拒绝对史前时期的无文字记载的语言状况提出任何假设。因此,青年语法学派对语言演变过程性质的认识改变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使之走上了趋于科学的轨道。  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在20世纪初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再是主流,青年语法学派也不断受到猛烈批判,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结构研究为特征的索绪尔语言学新时期。1916年,瑞士学者费尔迪南,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它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语言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