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

ID:9556510

大小: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2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_第1页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_第2页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_第3页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_第4页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性缺失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在引起重大反响、推动学术进展的同时,也逐渐表现出一些局限和缺陷。这表现在概念提出者的有关文章中,更突出地表现在运用这一概念进行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众多著述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开端部分即最初20年经常处于被淡化、忽略甚至缺席的境地,这种显然背离文学史事实的情形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严重影响该领域及相关领域进展的理论观念和研究实践上的普遍性缺失。这种不利于学术进展的情形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尽快得到改变。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最初20年;普

2、遍性缺失    无论对新时期以来30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抱有怎样静观的态度、怀有怎样审慎的看法,都必须承认,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是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学术事件。这一点,从《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对话》发表后迅速引起的强烈反响中即已清晰可见;而时隔15年之后,当中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际经历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政治文化转变,当历史的脚步走近了世纪之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学术影响力则以更加质实更加充分的方式展现出来,受这一概念直接启发影响的众多著作、教材以及文章的连续面世,直至当下仍然层出不穷就是最好的说明。 

3、 然而在笔者看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特别是被广泛沿用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缺失,就是对这一概念理论内含的理解和由此指导下的学术实践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严重地偏离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本意,逐渐背离了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完整性,造成某些重要文学现象和事实被遮蔽,出现了严重的文学史缺席现象。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这种普遍性缺失,在以二十世纪、百年、世纪之交等为名目的众多著述对二十世纪开端的五分之一即最初20年文学的简单化处理甚至使之明显缺席的情况中表现得最为集中也最为明显;而且,随着有关著述的持续出版,这种普遍性

4、缺失也表现得愈来愈严重,以至于达到了难以回避、不可忽视的程度。  一、概念的内涵和特征  《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在头条发表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完成于同年5月至7月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长文,并在该期的《致读者》中说:《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阐发的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文学史观,它从整体上把握时代、文学以及两者关系的思辨,应当说,是对我们传统文学观念的一次有益突破。{1}随后,《新华文摘》1985年第12期、《评论选刊》1986年第1期即全文转载。《读书》1985年第10至12期、1986年第1至3期分六期连载三人的《关于二

5、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对话》。仅此即可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当时发生的广泛影响和引起的普遍关注。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阐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论意图时指出: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大,而是要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他们又指出: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

6、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与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一道)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1}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容和意义,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指出:目前的基本构想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由文学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最后,由这一概念涉及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他们还指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首先意味着文学史从社

7、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意味着把文学自身发生发展的阶段完整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又指出: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中蕴含着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强烈的整体意识。一个宏观的时空尺度世界历史的尺度,把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两个大背景之前:一个纵向的大背景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一个横向的大背景是本世纪的世界文学总体格局③。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概念的意义还有:在这一概念中蕴含的整体意识还意味着打破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个部类的割裂。{4}  可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既是基于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当时对于中国

8、文学史研究现状的理论思考与认识,又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文学术发展的可能性和整体文化环境的激发;是研究者个人学养、个性因素与整体学术氛围、文化生态相契合的结果。从这两个角度综合考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点,则可以说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