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

ID:9545097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_第1页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_第2页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_第3页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_第4页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资源与社会分层——一项对中国中部城市的社会分层研究「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对当前中国社会进行分层研究,生活资源分层法比经典分层法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通过对武汉市进行的分层研究得出结论是:依据生活资源划分的城市阶层结构模式为橄榄球型。最后我们对实证研究得出的社会分层状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考察了生活资源分层标准与其他经典分层标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分层/生活资源/理论探讨/实证研究  众所周知,社会分层的依据是社会资源,即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阶层。然而,社会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众多社会资源中,哪些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直接影响人们阶层地位

2、的高低呢?对此,不同学者因其研究目的、重点、视角或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并形成不同的理论。本文在考察经典分层理论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分层方法——生活资源分层法,并将之运用于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社会分层研究中。  一、生活资源分层的理论探讨  当我们在进行一项具体的社会分层研究时,自然会想到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然而,我们此项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所进行的分层研究并没有采用经典分层方法,而是采用了生活资源分层方法。其原因是:相对当前中国社会来说,生活资源分层方法比经典分层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经典分层方法与当前中国社会  在社会

3、分层方面,有三种经典理论,即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爱弥尔·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层理论。尽管这些理论堪称经典,但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其适用性存在一些问题。  1.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与当前中国社会。所谓阶级划分,就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具体表现为:其一,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不同,即有的占有生产资料,有的不占有生产资料;其二,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即有的是指挥者和决策者,而有的是服从者和操作者;其三,在分配过程中获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少不同。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只适用于阶级社会即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4、,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自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即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1956年后至1978年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开始有了并且愈来愈多地有了非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没有变,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非对抗性关系没有变。因此,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当前中国社会。  2.韦伯的“三维分层”与当前中国社会。韦伯在《阶级、地位和政党》一文中指出,任何社会都存在三种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秩序:即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注:[法]让·卡泽纳弗:《社会学的十大概念》

5、,杨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相应地,社会分层方法也有三个,即(经济领域的)财富和收入分层法、(社会领域的)声望分层法与(政治领域的)权力分层法。  然而财富和收入分层法在当前中国社会缺乏操作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并存,导致财富和收入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和财产申报等制度尚不健全,从而导致财富和收入的隐性程度高。就居民的收入状况而言,既有职业收入也有兼业收入、既有经常性收入也有偶然性收入、既有公开收入也有隐性收入。一般估计隐性收入平均可占到个人收入的30%左右(注: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

6、二、生活资源分层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笔者2004年2—4月在武汉市进行的社会分层调查。在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随机抽取了4个街道,然后在每个街道中各抽取200户居民,对这80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访问,最后得到有效问卷744份,有效率为93.0%。调查对象是18—65岁的个人,分析单位是家庭。相对中国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笔者认为有四种生活资源最具分层意义,即“居住资源”、“耐用消费品资源”、“交通资源”和“通讯资源”。假定:生活资源占有状况的赋值区间为0—100分。此次调查中,“居住与资源重要性”平均得分是47.3分,“交通资源重要性”平均得分是28.6分,“耐用

7、消费品资源重要性”平均得分是13.4分,“通讯资源重要性”平均得分是10.7分。据此进行加权,“居住资源”的加权系数为47%:“交通资源”加权系数为29%:“耐用消费品资源”的加权系数为13%:“通讯资源”加权系数为11%。  1.居住资源。测量居住资源占有状况的变量主要有6个:(1)“房屋数量”,(2)“住房类型(别墅、楼房、平房或筒子楼)”,(3)“人均住房面积”,(4)“住房性质(商品房、房改房、自建房、福利房或租借房)”,(5)“房屋价格”,(6)“装修价格”等。每一变量的原始赋值都为0—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