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ID:954240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上传者:U-991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浅谈对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咽部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部分加做AE1/3、CD30、ALK、CD5和CyclinD1。结果12例鼻咽部DLBCL均为原发,男8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5例临床误诊为鼻咽癌。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活化的B细胞型5例。结论鼻咽部DLBCL极易误诊为鼻咽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三者结合可确诊。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性;鼻咽部;病理学;鉴别诊断    Analysisontheclinicopathologycharacteristicsof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inasopharyngeal  ZHENGCheng-cai,ethodsTheclinical,immunophenotypicandhistopathologicfeaturesof12casesasopharyngealDLBCLaryDLBCL.Amongthe12patients,8alesand4als.Theagerangedfrom34to67years,averageage48yearsold.Amongthem,7casesinalcentreB-cell-like(GCB),5casesinalcentreB-cell-like(non-GCB).ConclusionAsopharyngealDLBCLsareeasilymisdiagnosedascarcinomas.ThecorrectdiagnosisofDLBCLmaybereachedbybinationofclinic,histologicalandimmunologicalfeatures.  【Keyphomanasopharyngeal;Pathology;Diagnosisdifferential    鼻咽部淋巴瘤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类型,其临床特征不典型,不易与鼻咽癌鉴别。为了提高对鼻咽部DLBCL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例原发于鼻咽部DLBCL的临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2例鼻咽部DLBCL均为原发,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比为2:1。年龄34~67岁,平均48岁;5例临床误诊为鼻咽癌。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活化的B细胞型5例。发病部位咽隐窝4例,鼻咽部顶后壁3例,咽扁桃体5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4~14个月。按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部分为鉴别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加做AE1/3、CD30、ALK、CD5和CyclinD1检测。   2结果  临床表现鼻塞6例,涕血5例,咽痛4例,耳鸣、听力下降1例。均有发热,体温37.8℃~41℃,浅表淋巴结无增大。经口腔直视鼻咽部检查,咽部黏膜充血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7例,同时有鼻咽部充血伴溃疡1例;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5例。经鼻内镜检咽隐窝充血伴溃疡及新生物各4例,鼻咽部顶后壁黏膜充血伴溃疡3例,咽扁桃体肿大、充血5例。临床诊断鼻咽癌5例,7例一次活检确诊,4例两次活检确诊,1例三次活检确诊。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CD10、BCL6、MUM1检测CD10阳性或只有BCL6阳性,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圆形、椭圆形,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胞质较少,双嗜色性或嗜碱性;非生发中心细胞型5例,CD10阴性或MUM1阳性。12例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细胞膜着色,CD3和CyclinD1均不表达,Ki-67>50%。细胞类型免疫母细胞型7例,90%以上肿瘤细胞是免疫母细胞;2例CD5阳性,中心母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型2例,CD30阳性ALK阴性,细胞形态不规则,有间变,细胞核可呈胚胎样,花环样,肿瘤细胞胞质界限不清,周围小淋巴细胞围绕;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1例,Lysozyme阳性,有大量反应性的组织细胞或T淋巴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形态不一,可似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或呈多叶状核,胞质多少不一。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12例均可诊断。治疗CHOP方案化疗或局部放疗。  3讨论  DLBCL是最常见的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局限,起病隐蔽,进展恶化快,临床表现多样而不特异,DLBCL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酷似癌细胞,临床和病理都极易被误诊为鼻咽癌。本组鼻咽DLBCL大部分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影像学表现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及混和型,其中肿块型多见,密度均匀。本组鼻咽部DLBCL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塞及血涕、咽痛、咽异物感、耳鸣、听力下降,均有发热。在本病早期无明显肿物,易被误诊为局部炎症;当出现明显肿物时,因肉眼无法与其他肿瘤鉴别而被误诊为癌,活检往往需要2次或以上,免疫组化AE1/3、LCA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有免疫缺陷的较散发的DLBCL更常伴有EB病毒感染。  DLBCL是由转化的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瘤细胞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免疫组化一般选择CD3、CD20、Ki-67、CD10、BCL-6、MUM-1,一般CD20阳性,CD3阴性,Ki-67>50%。本组全部病例瘤细胞均表达 CD20。CD10、BCL-6和MUM-1三个抗体可用于鉴别生发中心型与活化型。生发中心型一般CD10阳性,或只有BCL-6阳性;除此之外均为活化B细胞来源。免疫母细胞型一般90%以上肿瘤细胞是免疫母细胞,CD3、CD5、Lysozyme和CyclinD1阴性,CD5阳性者必须与其他对T细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用以除外T细胞淋巴瘤,如CD5阳性,其他T细胞标记物阴性,而全B细胞标记物阳性,则应诊为B细胞淋巴瘤。间变型肿瘤细胞不规则,细胞核可呈胚胎样、花环样,肿瘤细胞界限不清,周围小淋巴细胞围绕;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有大量反应性组织细胞或T淋巴细胞。如果需要跟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鉴别,还要选择CD5、CyclinD1,套细胞淋巴瘤CyclinD1阳性。如果瘤细胞很大,具有间变的形态,可以增选CD30;如果细胞大核仁明显、居中,可增选ALK和CD38、CD138,了解它是否为ALK阳性的DLBCL或浆母细胞淋巴瘤。综合临床表现、常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本组12例均能确诊,三结合诊断重复率高。提示,充分的临床表现、仔细的组织形态学和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鼻咽部的肿块合并有咽部淋巴环肿大的患者,应想到鼻咽部DLBCL的可能,有别于鼻咽癌,此时应采取多次重复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DLBCL属于侵袭性淋巴瘤,但若早期诊断、强力化疗,近半数的患者有治愈的可能性[1]。肿瘤增生率高,则预后较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