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ID:954120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_第1页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_第2页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_第3页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_第4页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主体—互动” 课堂管理模式 教师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活动,教师是实现课堂管理模式的根本因素。“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适应主体性教育发展的教育观念    主体性教育背景下的课堂管理模式要靠教师来执行和实施,而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行为。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些思想

2、、看法将渗透于教育活动的始终,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当前的教育状况来看,由于受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及文化的影响和约束,教师远没有发挥出主动性、创造性,他们按大纲教学,按规范管理,教学及管理程式化,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因此,实施主体性教育背景下的课堂管理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适应主体性教育发展的教育观念。  1.新的教育功能观。基础教育不仅担负着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质量生源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能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公民。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勤奋、负责、自信、自尊、自主、自强不息的合格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发展人

3、的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是未来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2.新的教育质量观。我们不能把考试分数的高低看成是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的标准应是人才的素质,而在人才素质中,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积极参与实践的主体人格和能力,就谈不上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发展素质、体现价值。所以,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3.新的教育方法观。新的教育质量观为我们确立了新的教育目标,自然也要求我们应用有利于达到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摒弃“教师垄断包办”“满堂灌”的教育方法,大胆尝试学生自制、自立、自觉、自强等一系列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

4、法。  4.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不仅认为学生的智能发展为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认识到了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方面的潜能和基础条件,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上进心、自尊心、求知欲,都有独立自主的要求,都有自我负责的主动倾向,都能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能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发展主体人格,增强主体能力。  5.新的教师观。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点,要树立“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因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导”。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应是管理者,应在课堂管理

5、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    二、转换角色,适应主体性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客体,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主体性教育的需要。  1.由管理者到主体性的引导者。主体性教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挖掘、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是主体性教育的最高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没有疑问,说明他们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不能把书本的东西真正融会贯通,就不会有创新。我们传统的学生观总喜欢学生唯唯诺诺、听话、不乱说乱动。为了实现主体性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在课堂管理中调动学生学

6、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鼓励其开动脑筋,不断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于有创造性的同学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从师道尊严到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多年来,教师因年龄、知识、角色等因素在学生面前处于尊者地位。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指导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教师应该改变那种带有专制色彩的说教,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权利;要改变单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活动;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对学生的失误和不足,要循循善诱,而不应该随意指责;不应该自视清高,而应该参与学生的活动。总之,教师应该彻底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

7、角色习惯,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良好关系。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条件,也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保障。英国著名教育家、曾担任过剑桥大学副校长的学者阿什比指出:“为了使学生能在史无前例的情形下进行革新、改造和解决问题,他们必须具有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就是他们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互相平等的集体中得到的。”①因此,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具有人际吸引的特征。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这种向心力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