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ID:9540705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_第1页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如课程中一直强调的字、词、句的运用。语文中的一个成语、一种修辞或一个句子都可以丰富生活用语,提高语言表达技巧。人文性着眼于学生情操的熏陶和品格的修炼,以及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人类的进化发展是一种人为文之根,文为人之本的过程,即人创造了文化,传承了文化,丰富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引导了人,滋养了人,成就了人。人与文化是互生互动的。社会形态是人与文化互动的即时状态,是互动的空间存在形式;而历史进程是人与文化互动的历时状

2、态,是互动的时间存在形式。  语文课程正是这种人与文化互动的最终受益者和集成者。基于这个原因,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体现并实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  一、语文人文性体现在文本思想对学生的感染上  语文课程中选入的文章大都凝聚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者的智慧精华,对学生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至关重要。教学中除了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外,还应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意趣,针对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如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赤壁赋》中,客人对人生短暂、世人渺小的悲叹也可看作是诗人因被贬而产生的悲哀情绪。一代英雄曹操于今看来也杳无踪

3、迹何况是我等被贬之人。但在苏轼的回答中又能看出他善于从超脱的角度看待人世的旷达与乐观。由此借题发挥,可教育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应积极乐观。在文章的阅读中形成对文章的独特见解和评价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亦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二、语文工具性体现在学生实践活动中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语文是语言学习与运用的主要承载体。语文素养深厚的学生必定是集听说读写评等能力的学生。语文的学习不仅能为高考增添助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正是工具性的体现。  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等,能够为学生提高语

4、言运用能力提供平台。演讲、辩论需有好口才和灵敏的思维,经常在课堂中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实践语文的工具性。  李镇西老师在《我的教育心》一书中提到,他常常组织学生去校区周围调查寻找商店错别字的使用情况。在活动中,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辨别能力。有时,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语文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践类活动使语文重归生活,也使语文工具性得到了实现。  三、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是和谐统一的。学生

5、素养的提高有赖于课堂或课外活动,同时,学生的素质涵养又可保证课堂或课外活动有序高效进行。如辩论或演讲活动不仅需要好口才,更需要有丰厚广博的文学知识、敏捷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作支撑。  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时并不能处于平等的地位,甚至会出现失衡状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是为了考试,拿成绩,在这样的传统观念下,语文课堂就成了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工具性都难以保证,更别提人文性。尽管现在有课堂改革的趋势,有些课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展示表达的空间,如我校的335课

6、堂,即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四、结语  为改变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失衡的僵局,我们必须从课程内部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只有对其涵盖的丰富文化进行趣味性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挖掘,才能保证语文工具性的很好实施。  如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对重点字词和人物性格的考查外,默写其中经典语句也是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学生容易在字词上出现问题,字形写不准确。如果单单考虑语文的工具性,不厌其烦的训练学生识记、练习,终究不是长期之策,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方法。但若能从汉字的构成方法上去讲解,根据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

7、注六种构字方法分析字形,便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当然字形的记忆也会随之加深。如槊上下结构的形声字,朔表音,木表形,代表其是木制的桨。这样分析,学生的错误率便会降低。  语文教学必须工具性和人文性齐头并进发展,才能使其不偏废一方,而有所发展继承,否则,语文便失去了它独特的精神魅力。  刘建军,教师,现居山西怀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