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21387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2
《对于多元协作: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的新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于多元协作: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的新战略多元协作: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的新战略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多元协作: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的新战略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协作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的直接负责者,社区是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二者之间的互动决定基层社会管理的成效。本文以“苏南”苏州太仓的“政社互动”模式和“苏北”淮安的“助保工程”基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为例,探讨多元协作这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太仓、淮安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尝试 基层政府与社区的矛盾在社区层面表现为“职能行政化”与“财力自给化”之间的抵触。这种矛盾一方面导致社区的
2、角色冲突,在职能上是“行政组织”,在财力上却是“自治组织”;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基层政府与社区之间关系混乱。 太仓市的“政社互动”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作用的探索。“政社互动”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简称,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实现基层自治组织的权力归位;通过基层自治组织自治能力的提升,实现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承接互动。首先,在界定多元协作主体的基础上,对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建立“城市—社区”体制(见图一)。其次,建立联系纽带,确定协作类型。包括建立群众利益表达的长效机制;通过X络平台建
3、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衔接、共享信息,形成信任与协作关系;同时,运用报刊、广播、电视、X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政社互动”的“多元协作”属于契约关系,即政府利用服务合同建构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最后,明确协作责任。在“多元协作”中,每个主体都是行为者或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如何明确不同主体的不同责任,成为构建社会管理“多元协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太仓市“政社互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广泛报道,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我国行政改革的“第二次革命”。太仓市也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和全国村务公开管理
4、示范单位等称号。太仓市“政社互动”模式从本质上讲,是通过转变权力配置格局实现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即是权力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二合一”。 图一:太仓市“城市—社区”衔接机制 为解决淮安市区改制企业下岗失业、特困群体“养老保险缴费难”理由,让这部分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淮安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首创了全国领先的财政“助保工程”。淮安市社保中心从政策上寻求突破口,从扩面征缴上寻求支撑,集思广益、创新举措。成立淮安大众助保基金会,并由其负责从银行贷款;政府拿出少部分资金用于支付贷款利息,为困难群体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财政注资成立公司,实现运转手段市场化;财政提供全额贴息
5、,实现特困群体续保零负担。财政“助保工程”体系完整,实现特困群体全覆盖,从机制上解决了困难群体养老保险续接理由(见图二)。多元协作:基层政府创新管理的新战略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 图二:淮安市“助保工程”多元协作结构图 在“助保工程”的“多元协作”结构中,包括三种类型的角色:第一是政府,通过经济工具、政策工具和管制工具进行利益综合和信息沟通,协调各方需求和利益,处于枢纽地位。第二是民间组织,对助保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并与银行合作,从助保人员退休养老金中扣还贷款,是助保对象和银行之间的联系纽带。第三是企业,包括银行和贷款担保有限公司。贷款担保有限公司为特困群
6、体提供担保,使银行和助保对象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起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讲还不是纯粹作用上的“企业”;银行为助保工程提供资金,是系统运转的关键,是“多元协作”结构赖以建立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社会管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基层政府,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企业以及公民个人都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与合。其次,基层政府与诸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行政关系或管制关系,契约关系、对话关系、信任关系等互动方式的出现表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化。再次,制度的规范和信息的交流日益成为多元主体衔接的有
7、效纽带。最后,虽然社会管理创新呈现出“多元协作”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路径并不是唯一的,关键是要与当地的发展需求相契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多元协作”: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趋势 面对转型社会的常态理由和风险社会的非常态理由,各种挑战和应对挑战的方式也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单一的政府统管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革的社会需求,尤其不适宜处理常常要超越组织边界的理由。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参与欲求日益高涨,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社会管理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这要求变革我国原有的“政府包揽式”社会管理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