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20505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1信息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1.1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 信息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对较弱信号进行有效处理,高精度模拟信号数字转换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数字模拟化。(2)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切实实现仪器仪表的自诊断、自校验、自调整、自动补偿技术,实现仪器仪表的智能化。(3)先进控制算法优化控制软件、组态软件、工业过程控制软件,将其运用到工程项目实例中,从而组建成先进的、科学的仪表控制系统。(4)现场总线协议软件硬件
2、技术、现代数字通讯技术,提高仪表的网络化水平。 目前,现场总线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实际运用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现状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充分分析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确定现场总线发展的总部署和规划。同时,我国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现场总线基金会建立起长远关系,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取最成熟的总线技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总线系统集成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包括Plant.收集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光电转换弱信号处理,它主要被运用到微量分析中微弱色谱的质谱信息接受以及相关处理。(2)根
3、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建立计算机快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实现信息的运算、处理、分离和鉴别。(3)采用自动化技术处理整机进样和测量结果,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自动诊断、校正和凋零,最大限度实现仪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4)实现多参数多台仪器的组合,设计研发出在线自动检测系统,最终建立起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 1.4光学仪器 信息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弱电信息的处理和光、电信号转换,获得和处理电子光学信息,切实提高光学仪器的测试精度和灵敏度。(2)图形图像信息识别技术及转换技术,便于荧光屏显示显微图像。(
4、3)电子光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切实提高显微观测的分辨率。(4)GPS卫星定位通讯技术、容栅、磁尺、光栅等信息转换处理技术以及激光干涉信息等被广泛运用到大尺寸精密自动测量和几何图形自动测量,以便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精确测量。(5)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普及,能有效实现仪器复杂数据处理的智能化和精确化,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减少参数干扰的补偿修正。 1.5试验机 信息技术在此领域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力、位移信息的获得和处理。保证信息获取的准确,能切实提高试验机的测量精度,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在实际使用中尽可能选择
5、灵敏度高的传感器,保证力、位移信息的简单和准确,减少机械测量的结构和体积。(2)应用VXI总线技术、现代数字通讯GP-IB技术以及相关软硬件,根据实际需要将主机与多台测量仪器组合起来,实现不同模件和不同台式仪器的自由分配,尽可能实现多参数测量和一机多用,切实精简电气测量系统结构。(3)充分运用计算机控制软件和技术,满足整机测量的自动化。 1.6气象仪器 电量信息转换及采样护理中常用到信息技术。单台仪器一般被安装在相对偏远的野外,距离远、难度大,气象结论一般来源于多个参数的综合测量和分析,所以系统管理软件技术
6、、分析软件以及通讯技术等常被用于计算机与各仪器之间的信息数据处理和远距离传输。 1.7实验室仪器 信息技术在此领域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转换处理技术的运用,催生了新型电力天平的产生和发展,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2)为了切实提高加载参数的精确度,要广泛使用试验箱应用敏感元件。 2国内外仪器仪表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国内产品技术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只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仪器仪表中初步实现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微电
7、子技术的运用,初步智能化的产品约占15%,这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数字化产品的比例达30%,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水平。 在国家政策及经费支持下,我国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实际运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工业通讯技术,切实提高现场总线、仪表智能化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开发和研究,尽可能掌握国际先进水平,将现场总线通讯协议中最适合连续生产、最复杂的技术为我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FF现场总线协议的通讯硬软件技术的作用。FF协议是经FF基金会统一测试的基本通讯软件,以此为
8、先河,我国一跃跻身FF协议通讯软件先进国家之列。同时,还要将FF现场总线协议软硬件运用到现场仪表工作中,完成气动、电动、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等40多种现场仪表产品。我国目前运用的大中型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大约有1500套,合资合作产品和引进技术占总额的90%以上,而自行开发的中小型分散控制系统已初步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但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2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信息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