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9415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2
《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浅析与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浅析与回归摘要: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表现:大学教师注重科研轻视教学;师生关系异化;本职与兼职本末倒置。简要分析了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原因;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大学课堂氛围的伪自由;社会的转型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最后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指出解决教师角色异化的措施。关键词:大学教师角色异化当今时代,大学日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从历史的角度和它们现在的核心价值来看,高等学校是教师和学者集中的地方。从运作方式来看,大学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教师。”[1]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异化,而高等教育
2、相对于基础教育有其特殊性,在高校,教师角色应该是怎样的,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回归本位?概念解读20世纪中叶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家赫钦斯先后提出“大学是人格完整的象征、保存文明的机构和探求学术的社会”[2]其作为人类的精神圣地,它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在保持其传统的同时,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大学教师作为圣地的守护神,不仅是知识上的先导,也是道德上的楷模。波兰学者弗·兹纳涅茨基认为大学教师是真理的发现者、知识的传播者、新知识的创造者。“异化”一词来自拉丁文,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本质的偏离、背离甚至否定的趋势和倾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有
3、意还是无意。“异化”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成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3]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学校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那么什么是教师角色
4、的异化呢?笔者认为,教师角色的异化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个体人,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脱离了本职工作,教师本应该是教学的改革者、学生能力的开发者、教育和科学的推动者、学生就业的指导者、“以德治国”的先锋等,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教师角色与大学使命、教师职责相背离,外化为一种或者多种异己的力量,致使教学发展缓慢,大学课堂缺乏新鲜的血液,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异化等。二、大学教师角色异化的表现(一)部分大学教师注重科研轻视教学从大学历史发展角度看,教学是大学的原生职能,科研是教学的衍生,社会服务是在这两个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推广,且没有
5、否定教学与科研。[5]教育者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社会角色。古人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顾名思义,教师是指教书育人的主体,其本职工作是指教书育人的活动,培养人才是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说,教学科研应该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虽然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包括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评价,但是,在实际评审工作中,职称评定还主要看科研,教学只是作为陪衬。作为教师,职称本应是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一种方式,却无形间使教师异化成一种不断为了“科研而科研”的工具,诸如一稿多投、抄袭刹窃、买书号买版面、搭车挂名、请客送礼拉课题等现象屡见不鲜。(二)师生关
6、系异化1.教师话语霸权虽然大学中更多注重活跃丰富的课堂组织氛围和学习交流环境,但是大学课堂依然以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主,在我国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话语占据了课堂大多数时间,有的课堂话语甚至成了教师的“独白“与“自言自语”,课堂交流也常限于对学生提问的形式。教师话语霸权现象,简而言之,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处于一种单向、失衡的状态,教师话语处于绝对彰显、凌驾一切的权威位置,与之相对应,学生在课堂中处于受控制和管理的“听者”位置。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在教师话语霸权的情况下,教
7、师把学生看做自己观察、认识、控制和管理的客体,对他们进行矫正、塑造、改变、完善,以满足并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远离教师,课堂失去大学应有的气氛。担任着教育者角色的教师和学习者的学生彼此把另一方看做是相对立的客体对象,这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使师生成为相互利用、相互占有、相互控制的“工具”。2.导师制背景下师生关系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师徒”关系作为导师,其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单位制度下的“导师制”、高校扩招、部分导师的学术道德低下等原因,目前导师与研究生交往中比
8、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导师太忙,无暇顾及研究生;(2)导师带的研究生过多,照顾不过来;(3)导师不能很好地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这些问题分别在42.0%、31.3%和21.9%的师生交往中存在着。[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