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ID:9519232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1.端粒早在上世纪30年代Muller等就发现染色体末端存在一种维持染色体稳定和完整的特殊结构—端粒[1]。近年研究表明,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重复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端粒DNA是由5TFAGGG3序列片段重复构成,重复次数高达2000次左右。端粒相关蛋白最初是Chong于1995年发现的,命名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l(TRF1)[3],近几年,相继发现了TRF2、TANK1、TANK2、TIN2、Pinxl、POTI等10余种端粒结合蛋白。它们对维持端粒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人端粒的重要功能是

2、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缺失和非常规重组。端粒长度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不能维护染色体的稳定时,则导致细胞凋亡及衰老。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RNA的稳定,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另外还存在一些替代途径可维持端粒的稳定。在大鼠试验中,由于端粒酶的缺失使端粒极度缩短,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不仅可引起细胞的凋亡,还导致大鼠的过早衰老。因此认为端粒在维持细胞染色体稳定、控制细胞寿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但关于端粒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2.端粒酶端粒酶是1985年Greider等[7]从四膜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的。它是一种

3、核糖核蛋白酶,由端粒酶RNA(hTR)、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l(hTERP1)组成。hTR是端粒末端DNA合成的模板,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H/ALA框是存在于核仁RNA中的一段序列,PueblaMora等[8]研究发现,hTR的末端也具有相似的H/ALA框,这段特殊序列对于维持端粒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9]。hTERP1是与hTERT结合的一种蛋白,可以维持端粒酶的稳定及功能。hTERT是一种反转录酶,催化hTR合成端粒RNA。实验发现当克隆的hTERTcDNA在端粒酶阴性的细胞内过度表达时,细胞的端粒酶被激活,但改变hTERT中氨基酸的序列,端粒酶

4、活性将减低或消失。缺氧诱导因子l(HIFI)可与hTERT基因的启动子结合,Gulmann等[10]研究发现,缺氧或H1FI过表达可以激活hTERT翻译,进而导致端粒酶活性增加。Lin等[11]报道,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不仅可以缩短端粒长度,还可以抑制一些关于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的增殖及转移。这些研究证明,端粒酶的活性主要依赖于hTERT、mRNA的水平,端粒酶的激活是促进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端粒酶活性在胃癌早期的表达  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程序性地缩短限制了转化细胞的生长能力,这可能是肿瘤形成的一个抑制机制。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端粒酶的激活是细

5、胞走向永生化的重要途径。端粒酶的激活可以维持肿瘤细胞端粒的长度,从而维持肿瘤的继续生长[13]。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延长起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长度在胃癌组织>胃黏膜正常组织>化生组织>腺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在胃癌组织>腺瘤组织>化生组织>胃黏膜正常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在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中即表达(肠化、腺瘤形成),但早期阶段其活性尚不足以恢复缩短的端粒[14]。Agao等[15]用化疗药处理胃癌细胞株的方法研究发现,细胞周期可以调节端粒酶的活性,S期细胞高表达端粒酶活性。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切缘黏膜组织(P<0.01),肿块最大径≥5cm肿瘤组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最大径<5c

6、m肿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早期(I、Ⅱ期)胃癌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晚期(Ⅲ、Ⅳ期)胃癌(P<0.01)。Kashima等[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正常胃黏膜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83.3%);HP阳性组胃黏膜病变端粒酶活性(50.7%)明显高于HP阴性组(17.2%)(P<0.01),根除HP后端粒酶活性(40.0%,4/10)明显低于根除治疗前(90.0%,9/10)(P<0.05),认为HP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增强,根除HP后,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根除治疗前。Ma

7、tsutani等[3]观察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明显)>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通过TRAP检测方法及可定量的TRAPELISA法的建立,端粒酶的测定有望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带来希望。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部分研究认为端粒酶在临床诊断中前景诱人,但也存在问题,比如,由于大多数胃炎组织(7l%)端粒酶呈阳性,这将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