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3989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摒弃已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状,探讨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显得有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地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探索,使课堂骤添了生机活力。然而我们理性地反思课改推进的过程,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值得深思的就是,我们在课改旗帜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效果呢?在琳琅满目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些许不解的现象:有时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
2、目标;有时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只能草草走过场;有时活动开展时脱离了真实的语境,不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只完成了属于表层的活动,忽视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并不是真正意义高效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多次参加观摩课与听课中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一线老师的反思。现总结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以下误区。目前课堂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教师为了让课堂热闹花哨,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设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误区二:不关注全体学生。任务
3、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势学生”身上,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班中更大多数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违背的。误区三: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有效方式,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而不少课堂上可见到的是一些教师不明目标地设置一些看起来热闹,实质上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实践,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并未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其结果也并非是合作的成果;有些问题实际
4、上并不需合作同样能解决,可谓多此一举。更有浅尝辄止。误区四:课堂设计容量大,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而又呈现高密度;然而反思其效果,我认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因此,并不是输入的越多,效果就越好。误区五:过分地强调学生自主。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完全是一种正确的人本化的观念,并无错处。然而如果过分的强调学生自主,丢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将会在低水平、低层面徘徊。误区六:贬值的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豪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
5、开教学,非熙熙攘攘的多媒体不行,幻灯片设计的花里胡哨,一张接一张,学生应接不暇,如同看电影一般,看完即忘。这是为了追求直观、生动、画面的花哨和感官刺激,而忽视实用效果问题。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低下的趋势,我认为英语老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能将他运用到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产生高效课堂,我认
6、为英语教师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高效课堂——教师观念更新的关键性在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发展不平衡。中青年教师适应较快,老教师适应较慢。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以“灌输”为主。还有些老师即面对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上认识不够,从而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实质。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走进新课程,缺乏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怀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待新课程。面对新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应帮助部分教师统一思想和认识,不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加大组织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积极
7、适应实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更应该从行为上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结构化预习、深度阅读、发现问题、问题生成、问题评价),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思考意识和训练意识,增加动手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幸福。所以培养学习型与研究型的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2、高效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的个性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地参
8、与。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不是少部分人参与,而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的思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