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2728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2
《充分发挥人大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充分发挥人大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现实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政策措施作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制作保障。从某种程度来讲,依法解决“三农”问题,才是治本之策。本期刊发《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一文,旨在阐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法制保障是人大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现实抓手。要深化认识,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自觉性;强化监督,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实效性;奋发有为,树立解决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性。对进一步做好新
2、时期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针对性,供各地参考。■围绕中心,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自觉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党中央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大工作理所当然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把依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人大义不容辞的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自觉性。“三农”问题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1984年,中国农民过上了历史上最好的日子,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经济也同时出现了“黄金
3、增长”期。1998年,经济增长放缓,农民负担和“民工潮”出现,城市工人下岗,一些城市开始设置各种条件限制农民进城,农民在负担加重、就业受阻的双重压力下陷入困境,“三农”问题由经济问题变为社会问题。到2000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一步突出,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总理,陈诉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由此,捅开了“三农”问题的窗户纸。2003年温家宝总理谈农业问题时指出,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止一次,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趋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黄宗羲定律”。
4、他同时指出,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三农”问题由此从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永久主题。统筹城乡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五个”统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解决“三农”问题战略思维的重大创新。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的第一位,其背景是“三农”问题到了最严峻
5、、最紧迫的程度,已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制约,“三农”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全局很敏感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目前,农业比重大、农民数量大、农村贫困面积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薄弱社区。这主要表现在,全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有40.2%的农民不能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有33.4%的农民无力供养子女读完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现状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农”问题甚至会显得更加突出。近年来耕地面积锐减,粮食产量下降,农村社会矛盾突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工业
6、化中期,正是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农民增收缺少重要支撑,不能再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城市的很多问题也难解决,城市也难更好发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村产业的繁荣、提高农村的购买力,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才能民富国强。现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拉大,种种迹象表明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一是城乡收入绝
7、对差拉大。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相差5850元,而1978年收入的差距只有210元。我省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为7042元,农民为2230元,相差4812元,而1978年两者相差只有211元。二是城乡收入比拉大。1978年全国城乡收入比为2.6:1,2003年为3.1:1。我省城乡收入比,1978年为2.88:1,2003年为3.16:1。这种收入比较,仅仅是以现金形式体现,如果考虑到实物、福利、补贴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