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

ID:951165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_第1页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_第2页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_第3页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_第4页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多民族杂居村落社会的民族团结研究论文摘要: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从青海省门源县西马场村落社会场景分析入手,围绕现期该村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其民族关系的要素开展调查,发掘其杂居村落异质性社会形态下民族关系向好性因素所在以证实该村民族团结的真实性特征。  论文关键词:西马场村;民族团结;调查分析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西马场是一个行政村,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该村由两个社组成,相当于两个自然村落。全村共有194户,869人

2、,在河湟地区属于较大的行政村。2008、2009年该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获此殊荣后,笔者对西马场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力图解读该村是如何形成的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分析这个多民族杂居村落所呈现的良好民族关系具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因为成熟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理论。通过对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期找到在同意的多民族国家实现民族团结的一些普适价值供读者参考。  二、西马场村杂居格局的形成  西马场村距门源县城7公里,平均海拔2950米,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有汉(11.5%)、回(65%)、藏(13%)、蒙(7.5%)

3、、土(3%)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8.5%,回族人口居多。全村的传统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半农半牧。追溯西马场杂居格局的形成,从《门源县志》上不难看出:门源在秦代为羌人故地,两汉、三国为西平郡辖地,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五国属地,南北朝时期为鲜卑族吐谷浑人牧地。隋唐时期属鄯州辖地,后被吐蕃占领。宋时为凉州吐蕃六谷部、西夏、河湟角厮罗等地方政权和宋王朝交替统治。元代为章吉驸马封地,属西宁州管辖。随同蒙古军队东来的部分“西域亲军”,屯耕牧养留居门源。明代归西宁卫控制。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牧地。清雍正

4、二年,清军平定罗布藏巾丹叛乱后置大通卫。19世纪初从外地迁来一部分汉、回、土等民族先后在大通河两岸定居,专门从事种植业。1953年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笔者相较于《门源县志》所记载,多番求证于西马场村中年迈的老人,据村中回族老人回忆,他们居住在该村已经超过了三代,在他们定居在这个村子之前,已有零星的藏族和蒙古族游牧于此。而据另外一位村中的汉族老人回忆,他们进入这个村子开垦土地的时候,还有几户从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迁来的土族人也随后迁入。在与村中一位藏族老人下棋的同时也从其口中正好印证了前两位老人所说的不争事实。  三、西马场村

5、民族关系和谐的表现  (一)村委会重视民族团结的体制和机制建设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长期以来,该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以加强民族团结为主线,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着力点,努力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互助工作落在实处。2000年被县为定贫困村。村两委班子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就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倡导各民族团结一致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紧紧围绕“稳定种植业、提升畜

6、牧业,发展劳务产业”的总体思路,带领各族群众着力培育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走“一村一品”的特色种植路子,2009年,全村种植优质牧草800亩,“小荚豆”120亩。同时,积极发展农区养殖业,全村建起60平方米的畜用暖棚85幢,饲养优良品种奶牛127头,年产牛奶72.6吨,养羊1600只。有牛羊育肥贩运户45户,年育肥贩运牛310头,羊3500只。仅牛羊育肥贩运纯收入达70余万元。同时,依托“阳光工程”,组织村里富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截至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5

7、00元。  (二)经济上的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在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着收入的差异。不同民族经济结构的差异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可能会引起民族整体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关系也会在不同的经济格局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马戎教授指出:“当我们来到民族(族群)混居地区时,首先需要考察一下当地不同民族在历史上是否有着不同的经济活动传统,这些传统在今天是否得以延续,在今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还是劣势。”  1、从民族经济结构特征看来可以得知,在西马场,回、汉、土三个民族主要依托北山灌渠的优势发展农业,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为主,回族发展的特色农业“鸡腿

8、葱”的种植扬名省内外。但是随着西马场村人口的增加,其宅基地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二者之间形成了矛盾。许多家庭为谋求生计发展多种经营,譬如:汽车运输、包工、外出务工、个体户以及饭馆农家乐等,传统意义上的种植业依旧存在,但是发展多种经营已经替代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