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

ID:9511447

大小:6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2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_第1页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_第2页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_第3页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_第4页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尼采以来,身体转向逐渐成为后现代哲学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语事件。左翼批判理论关注身体的感性形态,并将其转化为抵抗异化的重要据点。不过,美学话语围绕身体感性而展开,无形中增加了被消费主义收编的可能。这就面临再次异化的危机。近年,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概念引起较大反响。这一概念与批判理论的感性学有着内在的关联,但两者在理论诉求上又有着重大差异。  一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尼采以来,身体转向逐渐成为后现代哲学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语事件。左翼批判理论关注身体的感性形态,并将其转化为抵抗异化的重要据点。不过,

2、美学话语围绕身体感性而展开,无形中增加了被消费主义收编的可能。这就面临再次异化的危机。近年,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概念引起较大反响。这一概念与批判理论的感性学有着内在的关联,但两者在理论诉求上又有着重大差异。  一  感性生存视野中的“身体美学”研究尼采以来,身体转向逐渐成为后现代哲学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语事件。左翼批判理论关注身体的感性形态,并将其转化为抵抗异化的重要据点。不过,美学话语围绕身体感性而展开,无形中增加了被消费主义收编的可能。这就面临再次异化的危机。近年,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概念引起较大反响。这一概念与批判理论的感性学有着内

3、在的关联,但两者在理论诉求上又有着重大差异。  一  总体上讲,美学意义上的身体与哲学上的身体有所不同。比如,它更多地关注身体的处身性,更执着于个体肉身的美学体验和实践。当哲学痴迷于概念、范畴方面的智力角逐时,美学更愿意将目光投注到个体的生存遭际和生命体验上,尽管这些努力貌似缺少客观知识与真理的色彩。或者,在鲍姆嘉通的意义上,美学从感性方面谦卑地扮演了哲学逻辑的补充与完善者的角色。那么,在美学领域,身体感性处于何种位置?考察一下美学史,不难发现,它与美学学科的产生是形影相随的。对此,伊格尔顿有一颇有意思的论断:美学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他

4、认为,在鲍姆嘉通的论述中,美学首先指涉的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艺术,而是如古希腊的感性(aisthesis)所指出的那样,是指与更加崇高的概念思想领域相比较的人类的全部知觉和感觉领域。在抽象的哲学精神飞地之外,还有一个极端拥挤的领域,这里充斥着我们全部的感性生活。伊格尔顿认为,美学关注的就是人类最粗俗的、最可触知的方面,它对于后笛卡尔哲学是一长期而无言的反叛。  伊格尔顿近乎偏狭的界定至少表明,美学与身体关怀、感性生存是休戚相关的。美学作为一种感性的话语需要从两个维度做进一步的探讨:其一,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因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的逐步退场,感性认识愈益显

5、得重要。在承认理性认识优先性的前提下,它终于成为一个与逻辑学、伦理学并立的学科。感性在这个层面,既是认识内容、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学科意义上的早期美学与笛卡尔以及后笛卡尔哲学是相伴而生的,理性主义哲学无时无刻不在暗中影响美学的发展路径。舒斯特曼所批评的分析身体美学(以罗蒂、早期福柯的部分美学思想为代表)就是从这个层面介入感性问题的;其二,从存在论角度出发,感性生存则是人类审美化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美学反抗身体异化的基本途径。这一诉求是在美学学科相对成熟的阶段出现的。一些现象学家(如梅洛-庞蒂)、左翼批判理论家(如马尔库塞)以及后现代

6、主义者(如晚期福柯)的美学思想,都力图从改善人类生存处境的角度诠释美学与身体的复杂关系。显然,认识论层面的身体感性地位尴尬,一直在争取与理性对等的地位。只有在存在论层面,感性才一定程度上真正获得了自身的合法性与独立性。  美学奠基者鲍姆嘉通就是从认识论层面为感性谋取生存空间与学科地位的。他如是描述美学这一低级认识能力的科学:既然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可靠的原理,我们不用怀疑,也可以有一种有效的科学,它能够指导低级认识能力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在鲍氏的美学体系中,莱布尼茨与沃尔弗的影响相当明显:美学的目的在于清理感性上可能的混乱认识,以达致明确的理性认知之

7、途,使感性认识本身得以完善。于是,在谈到身体和欲望等问题时,鲍姆嘉通自然会表现出明显的抵制态度,以为必须用理智的类比推理对其进行切实的规训与控制。可见,在认识论层面,身体感性在美学当中的合法地位往往是暧昧不明的。自19世纪叔本华、尼采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哲学问世起,美学就踏上了其非理性转向的征程。这一转向在20世纪与所谓的语言学转向合流,使得传统的认识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语言本质代替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主体成为理论幻象。后现代哲学解构了(主体)真理,方为感性的合法性真正腾出了空间。  基于对身体异化的关注,存在论层面感性生存的倡导日益成为美学当中一

8、个浩大而又激进的理论潮流。考察理论史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诉求备受批判理论的青睐。不过,这一潮流又不仅限于批判理论。比如席勒,就是感性生存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