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598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几个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几个误区//-->新课程实施至今,仍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理解及操作上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人文就是爱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总目标中指出:“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目标提纲挈领,高屋建瓴,是对语文教学人文内涵的显性表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结合实际进行有效地、潜移默化式地渗透,而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势必造成学生的无适从,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高喊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口号,并以此认为“唱响”
2、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主旋律,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鸟的天堂》后这样总结:课文讲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验证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歌颂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还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一遍,以加深感受“的爱国热情”。这种生硬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对文中优美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切体会被高亢的“爱国号角声”淹没了。误区二:活动就是探究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由于语文教材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成功案例还不多,一般都是在陈述基本知识的基础
3、上,外加一些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由此导致许多教师认为这些实验和活动就是探究,并就此视探究为某种特定的范式,而将教材的整体内容及其教学过程割裂开来。的确,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投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了许多具体的有效的探究活动,如让学生上街去了解宣传标语、招牌不规范用字的情况,组织学生了解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搜集、了解春联,组织参观、采访等活动。这些具体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与以往的语文学习方式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可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应该只限于这些具体的活动形式,它应该是贯穿
4、整个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如学习《草船借箭》第一节时,很多教师往往是要求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以此作为惟一的探究方式,却往往忽略了这一节中环环相扣的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也应是学生探究的精彩内容。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探究活动更紧凑更丰满,还能更好地领略文中人物复杂心理变化,理解人物形象,其探究的效果势必会更为理想。//-->误区三:整合就是叠加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今天的语文教材已告别与其它学科的割裂而走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然而,在教师对教材整合加工中,却出现了问
5、题甚至错误。以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例:一位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学习增强效果,并以此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可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作出的内容都只是一些简单的相当于一些小卡片、小黑板具有的功能,在这里谓的多媒体,谓的整合,实际只是教学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一种简单化的叠加。这样的多媒体、这样的整合毫无意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叠加,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凸现语文的特色和神韵,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
6、性;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并不是将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南国农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