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

ID:9505133

大小:6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01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_第1页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_第2页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_第3页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_第4页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承认是共同体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伴随着人们对世界以及人对人的地位的觉解,一经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拉入到哲学域间,对于什么是人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等承认问题也就出现了。然而,国内学者对承认问题关注的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仅局限于对黑格尔以及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简单的评述性解读,远未达至精耕细作的程度。因此,从思想史角度挖掘承认理论并阐述承认在当代的异化表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能够推进当代政治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承认的思想史回溯:哈贝马斯、霍耐特和马克思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

2、承认是共同体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伴随着人们对世界以及人对人的地位的觉解,一经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拉入到哲学域间,对于什么是人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等承认问题也就出现了。然而,国内学者对承认问题关注的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仅局限于对黑格尔以及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简单的评述性解读,远未达至精耕细作的程度。因此,从思想史角度挖掘承认理论并阐述承认在当代的异化表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能够推进当代政治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承认的思想史回溯:哈贝马斯、霍耐特和马克思  承认的思想史追溯及其当代异化表现承认是共同体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构成

3、要素,它伴随着人们对世界以及人对人的地位的觉解,一经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拉入到哲学域间,对于什么是人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等承认问题也就出现了。然而,国内学者对承认问题关注的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仅局限于对黑格尔以及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简单的评述性解读,远未达至精耕细作的程度。因此,从思想史角度挖掘承认理论并阐述承认在当代的异化表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能够推进当代政治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承认的思想史回溯:哈贝马斯、霍耐特和马克思  虽然真正将承认学说纳入理论体系的是霍耐特,但要揭示承认理论的渊源无法回避哈贝马斯。诚然,黑格尔是

4、承认理论的奠基人,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似乎更能为承认理论提供直接的逆溯式图景,这与其说是霍耐特在秉持他的老师哈贝马斯的旗帜,毋宁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真正地渗透着承认学说的基质。哈贝马斯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人类交往的诸多范式,他的交往学说担负着双重使命:不仅要避免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批判理论之社会性和规则性缺场这一问题,而且要竭力规避福柯权力框架内主体在强大的外在权力下孤寂而艰难的生存情势。哈贝马斯基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情形提出了交往理性这一范畴,他想通过交往理性的设计消除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猜疑、嫉妒和憎恨等非理性情形。以此为根据,哈贝马斯区别对待了

5、目的性行为、规范性行为、戏剧性行为和交往行为。在哈贝马斯那里,交往行为是最具合理性的,它以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作为目的,哈贝马斯强调在交往共同体中实践话语对人们之间交往沟通的作用,强调实践话语不是独白而是对话,话语行为本身就是交往行为,其中包括交互性主体结构,人们通过话语来交往,首先必须以主体间的相互承认为前提,并藉着话语达到理解和一致。但哈贝马斯抽象地理解了交往行为,霍耐特说:不论是自我的形成还是共同体的形成,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获得他人的承认,社会的不合理压迫和统治是通过人遭受到的屈辱被揭示的,因而,社会批判理论应该把抽象的道德语言转译为社会心理学语言。

6、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人类行为的道德动因。即在霍耐特眼中,他并不认同哈贝马斯的处理。诚然,霍耐特作为哈贝马斯的学生在建构承认学说时有很多方面取材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继持哈贝马斯那种主体只有在同主体的交往中才能获得己方的主体性路径,但他也表明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狭隘性。首先,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商谈伦理即使能够屏蔽康德伦理学的超验特质,但其商谈伦理的规范性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商谈本身可能无法使规范性共识从最终意义上获得达成。其次,哈贝马斯没有从具化的角度理解人类的交往行为,他只是从非常抽象的层面对交往行为进行了界定,以至于哈贝马斯把权力和规范、生活世

7、界和系统等进行了虚假地分割。再次,哈贝马斯尚未把交往范畴同人们相互承认的心理因素连结起来,从而在他那里,社会心理学基础是没有的。霍耐特刨除了主张交往行为价值中立的观念,从深层次上考察驱动人们愿意交往的因子。在霍耐特看来,交往主体必须内摄自主性和平等性,但这种特征并不是哈贝马斯认为的只是前提,相反,它们是不同主体间互相认同的结果。之所以能够促使人类进行承认,那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有着得到承认的愿望,只有通过人与人间的互相承认,才能建构人们的自主意愿和平等意识。这样一来,霍耐特就以人们交往中的承认和蔑视二者的互构代替了对平等原则的假设,换言之,正是对平等承认的

8、渴望和蔑视的反对才让人们愿意进行交往和谈话。  在霍耐特那里,承认是围着主体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